欢迎访问有用文档网!

当前位置: 有用文档网 > 作文大全 >

文化因素与霍桑的创作6篇

| 浏览次数:

篇一:文化因素与霍桑的创作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人物形象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着力塑造的艺术形象之一周瑜,曾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

  据陈寿的《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记载:历史上的周瑜年轻貌美、风流儒雅。他为人宽宏大 度,不记个人恩怨,很得部将和其他人的拥护。

  周瑜生活在一个沧海横流的时代,他本人担任孙权一方的最高军事将领,其军务繁忙 可想而知。照常理讲,在这种情况下,必然无心顾及其他,但恰恰相反,周瑜很有雅兴,他 对音乐就十分喜爱,并且有很高的欣赏能力,饮酒“虽三爵以后”,如果乐曲演奏有错误, 他一定能听出来。一听出来就回头看演奏的人,以致使当时人把这种情况编成歌谣:“曲有 误,周郎顾”。

  当然历史上周瑜之所以著名,还在于他具有深远的政治眼光和杰出的军事才能。鲁肃 原来散居不仕,刘子扬劝鲁肃投靠郑宝,而周瑜劝鲁肃投孙权。周瑜对鲁肃说:“昔马援答 光武帝云:‘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今主人亲贤贵士,纳奇录异,且吾闻先 哲秘论,承运代刘氏者,必兴于东南,推步事势,当其历数,终构帝基,以协天符,是烈士 攀龙附凤驰骛之秋。吾方达此,足下不须以子扬之言介意也。”(见《三国志·鲁肃传》) 周瑜的这番话虽然掺杂着一些荒诞不经的成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是想帮助孙权建立“帝 基”,而且在他以后的行动中,也一直把这作为他追求的政治目标。

  周瑜曾指挥过许多的战役,这些战役的胜利,表现了他杰出的军事才能,但最能体现 他的远大政治眼光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的要算赤壁之战了。曹操率领号称八十万的军队要 与孙权决战时,孙权的谋士张昭等人,被曹操的气势吓破了胆,极力主张投降。在这生死攸 关的时刻,周瑜与鲁肃力排众议,正确地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形势,从而坚定了孙权抗曹的信 心。然后,周瑜率领五万精兵,打破曹军于赤壁。曹操败北后,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赤 壁之战的胜利展现了周瑜在政治上的高瞻远瞩,在军事上的雄才大略。

  正像历史上的周瑜是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也给他安排 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起到了联结纽带的作用。《三国演义》从全书来看基本上是按历史 发展顺序来安排结构内容的。但由于描写的历史阶段较长,其艺术结构明显地可以分为几个 部分,而赤壁之战前后正是《三国演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者安排了周瑜这样一个具 有纽带作用的人物,使各种矛盾都与周瑜发生这样或者那样的联系,并通过周瑜把各种人物 的行为贯穿起来,从而表现每个人的思想性格,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当曹操大兵压境时,孙权一方的谋臣武将迅速分化为投向和主战两派。主降派以张昭 为代表,主战派以鲁肃为代表。主战与主降这对矛盾尖锐地出现在作品当中。在这种情况下, 孙权虽然赞同抗曹,但又顾虑曹操新得到的袁绍和刘表的一些军队,害怕其实力庞大,难以 抵挡,因此犹豫不决。在这关键时刻,吴国太对孙权说:“先姊遗言云:‘伯符临终有言:

  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今何不请公瑾问之?”于是,孙权便派人请周瑜,作 家罗贯中在这里把周瑜放到了一个决定性的位置上。也就是说主战派与主降派的矛盾要由周 瑜来解决。最先来见周瑜的是鲁肃,他先“将前项事细述一番”,表现了鲁肃焦急的心情。

  接着写张昭等陈述理由,希望周瑜能站在他们那一边,表现了张昭等人的懦弱和自私,张昭 等刚走,程普、黄盖等主战派又来见周瑜,表示了宁死不降的决心。既表现了程普等人的勇 敢,也暗示了抗曹的基础。罗贯中通过上述的描写,一下子把周瑜推到了矛盾冲突的漩涡之 中,其态度如何,成为了矛盾的焦点。后又经诸葛亮的“智激”,进一步坚定了周瑜抗曹的 决心。接下去作者又写周瑜见孙权,驳斥了张昭等主降派的“迂儒之论”,精辟的指出了曹 操用兵的四大禁忌:“北土未平,马腾、韩遂为其后患,而操久于南征,一忌也;北军不熟 水战,操舍鞍马,仗舟楫,与东吴争衡,二忌也;又时值隆冬盛寒,马无蒿草,三忌也;驱 中国士卒,远涉江湖,不服水土,多生疾病,四忌也。”并且指出:“将军擒操,正在今日”。

  经过这样一番分析,孙权于是果断地决定抗曹,并命周瑜、鲁肃、程普等率军前往迎击曹操, 主战与主降的矛盾通过周瑜而得到了解决。至于在以后的整个抗曹过程中,孙权方面的各种 人物的抗曹行动,如黄盖行“苦肉计”,庞统授“连环计”等,都是在周瑜的部署下进行的。

  这样,作家就通过周瑜这根纽带,将东吴的各种人物,都有条不紊的组织起来,使他们各自 走向自己的位置,并展开行动。

  在抗曹过程中,刘备一方是孙权方面的同盟军,同样也是由周瑜联系起来的。罗贯中 在作品当中首先造成一种刘备一方必须与孙权一方联合的客观形势,这就是刘备在当阳被曹 操打得大败,逃到江夏,势力已经很弱,在曹操大兵压境的情况下,刘备有千钧一发之危。

  因此,诸葛亮决定联合孙权,藉吴兵以抵抗曹操。这样,刘备一方的生死存亡在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孙权一方。诸葛亮带着连孙抗曹的使命来到江东以后,作品中为他安排了三次语言交 锋,第一次是“舌战群儒”,从下层扫清抗曹的障碍。第二次是“智激孙权”,促使孙权及 早做好抗曹决定。第三次交锋是“智激周瑜”。结果“智激”成功,周瑜表示:“吾与老贼 势不两立”。通过这些描写我们看到诸葛亮提出的刘备一方的方针政策都是通过周瑜的战略 部署联系起来的,成为整个赤壁之战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有序地纳入小说的艺术结构中 去。

   周瑜不仅起到了联系盟军的作用,而且也把曹操一方的主要人物纳入进去。小说先从 一次战斗写起,孙曹第一次交战,由于“曹军大半是青、徐之兵,素不习水战,大江面上, 战船一摆,早立脚不住”,因此败下阵来。由于失利,曹操看到里自己军队的不习水战,才 会命蔡瑁、张允操练水军。也同样是由于军事上的失利,曹操采纳了蒋干的劝降计。而蒋干 劝降的正是孙权方的最高军事将领周瑜。于是,自蒋干劝降开始,曹操方面的各种人物就受 周瑜摆布了。这主要是曹操企图利用周瑜。接下去些蒋干的劝降和蔡中、蔡和的诈降,结果 反倒被周瑜利用,致使曹操相信了黄盖的“诈降书”。由于曹操要利用黄盖的投降来破周瑜, 因此又派了蒋干去探听虚实,结果又再次被周瑜利用,使曹操相信了庞统,并接受了其“连 环计”。就是在这种利用和反利用的过程中,曹操一步步误入了周瑜的圈套中,导致了赤壁 之战的惨败。

  

篇二:文化因素与霍桑的创作

  论霍桑《红字》中的象征手法

  摘要:美国著名作家霍桑的《红字》被称为美国第一部象征主义小说,在这部优 秀的作品中,作者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增强了作品的感 染力以及表现力。对于作者如何熟练地运用象征手法,值得我们深入探讨。本文 主要从红字“A”、场景、人物、人物名字、鲜花等方面,对象征手法的运用进 行分析,旨在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红字》 霍桑 象征手法 寓意

  霍桑是美国浪漫主义作家之一,其长篇小说《红字》发表于 1850 年。1848 年正好在纽约召开了美国第一届妇女权利大会,会上提出了男女平等、财产权等 问题。因此,这部长篇小说内容涉及婚外情以及激进的女性主义思想,大胆地挑 战和颠覆了当时基督教的价值判断。与此同时,霍桑《红字》中运用的象征手法, 不仅对许多作家作品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还影响了现代派文学的象征主 义。此外,在现代作品创作过程中,对霍桑《红字》象征手法的分析进行探讨, 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象征主义和象征手法概述

  象征主义一词源于希腊文,原意并不是指象征主义,几经演变以后,被引申 为可以用某种观念或事物代表符号或者物品。在文学界,“象征主义”这个名称 第一次是出现在 1886 年诗人让·莫雷亚斯发表的《象征主义宣言》中,也标志着 象征主义流派的产生。实际上,象征主义在未被提出之前,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就 大量运用象征主义这种创作方法。象征派主张创作作品不要直接、客观、如实地 描写所见事实,而是通过利用特定形象,表达作者的精神世界以及观念。19 世

   纪末,英国发生了文学艺术活动,扩大了象征主义的影响,推动了 20 世纪美学 的发展。象征主义不仅被运用到文学界,还应用到戏剧、绘画等创作中。

  在文学界,象征手法是创作的一种重要手法,主要是借助某种具体形象来表 现思想情感。在文学创作中,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使作品立意深远、主题 深刻,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空间。霍桑所创作的《红字》,大量运用了象征的 手法,有比较明显的象征,也有许多隐晦的象征,其对象征手法的运用影响了《白 鲸》的作者麦尔维尔、法国的波德莱尔,而且影响了一批美国卓有成就的作家, 如海明威、菲兹杰拉德、福克纳等。

  二、象征手法在霍桑《红字》中的运用

  (一)红字“A”

  红字“A”是小说中最为突出的象征手法,贯穿于小说的始终,而且红字“A” 每次出现,其寓意也不相同。红字“A”第一次出现是女主人公海斯特因为通奸 罪,被惩罚戴红色“A”字。“A”是英文“Adultery(通奸)”一词的首写字 母,也可以让人想到“Adam's Fall(亚当的堕落)”,也就是《圣经》中所指的 “原罪”。女主人海斯特获罪以后,带着自己的女儿珠儿独自生活,女主人公海 斯特是一个聪明能干的人,有一手漂亮的刺绣活儿,镇上总有人悄悄求助于海斯 特,希望她能帮助自己把家里装饰漂亮,面对任何需要帮助的人,主人公海斯特 都能给予真诚的帮助,这样逐渐改变了别人对海斯特最初的不好印象,成为人们 心中能干(Able)、慈爱(Affection)的人。故事最后,已经消失很久的海斯 特,又回到了曾经居住的小屋,经历过大苦大悲的海斯特能够理解镇上女人的困 扰以及痛苦,所以她开始帮助镇上的女人排忧解难,宽慰他们的心灵,指引她们

   的人生走向幸福。女主人公死后墓碑上被刻上“A”字,而这个“A”则被赋予 “Angel(天使)”之意。除了以上对“红字 A”的解释以外,有的人认为红字 “A”还可以是海斯特心中理想信念“美国(America)”、海斯特心目中的“爱 情(Amour)”、象征主人公人格不断“Advance(发展、前行)”的寓意。

  从对红字“A”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小说《红字》对象征手法的运用具有多 义性。红字“A”既是清教徒对主人公海斯特惩罚的一种标志,也代表《圣经》 中的原罪,同时它表现了主人公海斯特的能干、慈爱,更是人们心中的天使。

  (二)场景

  在小说《红字》中,其场景也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小说中的一个重要场景就 是刑台,那是海斯特抱着珠儿受罚的地方,丁梅斯戴尔忏悔以及解脱的地方。清 教徒规定有罪之人必须在刑台公开认罪,充分代表了清教法典的残酷。丁梅斯戴 尔意识到只有在刑台上赎罪,才能摆脱恶魔的控制。而小说中的白天和夜晚分别 代表了暴露罪恶和隐藏罪恶,所以丁梅斯戴尔必须在白天才能真正认罪和忏悔。

  森林也是小说《红字》中的一个重要场景。人们认为森林中有幽灵以及女巫 的存在,因此,森林是恶魔的世界,象征着黑暗。在森林中,主人公海斯特不停 地徘徊游荡,象征主人公精神世界的荒芜。在森林阴暗处流淌、没有源头的小溪 也具有象征作用,象征着珠儿的身世。红字“A”是珠儿诞生的“源泉”,森林 中海斯特与丁梅斯戴尔见面时,没有戴上红字“A”,珠儿就不愿意跨过小溪, 去与海斯特、丁梅斯戴尔接近。

  (三)人物

   小说中的人物也具有象征意义,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四个主要人物是指海斯 特、丁梅斯戴尔、珠儿和齐灵沃斯。海斯特是小说的女主人公,也是小说中略感 忏悔的罪人,她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与小说中的两个男人相比,海斯特显得孤独, 但是她表现得更加坚强,这主要是因为海斯特的感情具有人道主义色彩,所以在 这场审判中,受到的伤害也比较轻。海斯特看似对自己所犯下的罪已经忏悔,但 是实际上,并未真正悔过自新,海斯特胸前的红字是犯罪的象征,更是海斯特的 坚决反抗。珠儿是女主人公海斯特与丁梅斯戴尔所生下的女儿,暗示着一个人的 行为对现实社会应尽的责任。但是在清教徒眼里,珠儿还是海斯特罪恶的象征。

  在小说故事的发展中,珠儿还代表了社会良心,珠儿在判决那天使劲抓住母亲, 她不时抽搐表现了母亲海斯特的斗争,展示对社会不公的抗争。丁梅斯戴尔在忏 悔时是半吞半吐的,是偷偷的,正是这种忏悔方式使得惩罚反而加重,他越不承 认与海斯特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越加重自己的罪恶感,这也违背了清教徒社会的 个人主义信条。而丁梅斯戴尔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忏悔是虚伪的,但是却无法自拔, 因此偷偷地在胸前加上红字“A”。齐灵沃斯所犯的罪是不可饶恕的,小说中齐 灵沃斯为了窥探丁梅斯戴尔的秘密,不仅用上他所学的一点医学知识,还采取了 巫术。为了报复丁梅斯戴尔,齐灵沃斯刻意地接近丁梅斯戴尔,阻止他上刑台认 罪,使得丁梅斯戴尔心灵不断受到折磨。从象征角度来讲,齐灵沃斯的一生主要 被复仇的欲望所驱使,他对丁梅斯戴尔充满了好奇心,这也使得齐灵沃斯成了魔 鬼,一生都被毁灭。总之,《红字》中的每个人物象征某种罪恶观念,并用来表 达其对人类心灵的巨大影响。小说的所有人物中,象征纯洁无瑕的只有珠儿,这 一象征引起了读者的注意,评论家也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四)人名

   《红字》中主要人物的名字也具有不同的象征,女主人公海斯特(Hester), 她的名字在古希腊中的意思是灶神,作为灶神,一定是受人爱戴和尊敬的。因此, 此名字象征着女主人公的善良会被大家所看到,所犯下的罪会被大家宽恕,而且 经过自己的努力,会得到大家的尊敬和爱戴。也有的学者认为海斯特在小说中最 终死去,也象征着美国梦的破灭。还有的学者认为海斯特自强不息地寻找解脱自 我的道路,最后海斯特的死去是在新世界寻找美国梦。齐灵沃斯(Chillingworth), 他的名字在英文中是“令人恐惧”的意思。而这个词语也代表了这个人物的性格, 当他怀疑丁梅斯戴尔是“奸夫”时,是以挚友的身份潜入他的身边,不断窥视丁 梅斯戴尔的秘密,并在精神上以及心理上不断折磨丁梅斯戴尔,他所做的事情令 人恐惧。海斯特和丁梅斯戴尔的女儿名字为珠儿(Pearl),在英文中的意思为 “珍珠”,而珍珠是洁白无瑕的,象征海斯特和丁梅斯戴尔的爱情是珍贵、纯洁 的。而清教徒是极力否定珠儿的,因此珠儿也代表了清教徒所否定的一切自然品 质,也反映了海斯特对珠儿的喜爱。

  (五)鲜花

  霍桑在《红字》中所描述的鲜花也具有象征意义,小说开篇描述了监狱环境。

  黑色象征黑暗、罪恶,监狱则象征“人类文明社会的黑花”。这朵黑花的生长主 要是为了惩治邪恶,但是由于人们心中的道德观念已经扭曲,却成了束缚人们的 枷锁。与之相对应的是监狱门口的野蔷薇,它是大自然的产物,不仅外形美丽, 而且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这丛野蔷薇主要是象征着道德之花,在犯人受刑和囚徒 进门时会献出它们的娇媚和芬芳,在悲哀的人生中,仍然有随处可见的道德之花, 拥有向黑暗挑战的自然活力。野蔷薇还象征海斯特自强不息的精神,是由自然界 给予的力量和动力,才能使海斯特积极、向上地生活,面对清教徒社会的惩罚,

   海斯特勇敢且傲慢地接受,并在不断的努力下,受到了他人的宽恕和尊敬。在监 狱门前美丽的野蔷薇,象征对清教徒社会制度的挑战。

  三、结语

  综上所述,霍桑《红字》中运用的象征手法不仅具有美学理论基础,也有深 刻的思想根源,不仅揭示了当时宗教的狭隘以及旧道德理念对人们的影响,也反 映了作者霍桑内心深处的渴望。笔者认为未来文学研究者应不断加强对霍桑《红 字》象征手法的探讨,充分了解霍桑《红字》象征手法的运用特点,了解霍桑的 文学理念,并在文学作品创作过程中,适当运用象征手法,以不断提升文学作品 的感染力以及表现力,给予读者更多回味的余地,从而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文学作 品,这对我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篇三:文化因素与霍桑的创作

  西华师范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文 学院 设计(论文)题目

  汉语言

  专业 2012

  年 12 月 30 日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的塑造

  学生姓名 王进

  学号

  200902140424 指导教师

  陈伶俐

  一、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及其意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选题目的和意义:

  从陈寿的《三国志》真实的历史人物到罗贯中《三国演义》中的艺术形象,曹操完成了 从历史到艺术的转变。在转变的过程中,罗贯中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将之丑化,作者意图将曹 操树立为反面人物的典型——“奸雄”,集奸诈多疑、凶暴残忍、假仁假义于一身的封建统 治者。本文着眼于曹操这个人物形象从历史到艺术的生成,以发掘《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 形象的具体塑造。

  国外研究现状:

  曹操形象是《三国演义》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涉及曹操形象的审美 价值、曹操人物形象的新解读,以及《三国演义》不同版本中曹操形象的不同之处。近几十 年来,研究者通过新的视觉新的视野来解读曹操的人物形象,这就使的曹操的人物形象出现 了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发展。在现代史上,较早肯定曹操为曹操翻案的有鲁迅、吕思勉等。

  他们通过对《三国演义》以及其它作品的研读提出了对曹操肯定的观点。对曹操在历史上的 作用以及曹操的人物形象的认识有着极大的提升作用,但目前任然存在着巨大的争议。王仲 荤、郭沫若、翦伯赞等人先后发表了为曹操翻案的文章,这些文章也掀起了新的争论高潮, 后来易中天等人对曹操人物形象的进一步分析诠释正是这一争论的延续。需要注意的是,在 对曹操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时需要区分历史上的曹操与《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中的曹操。

  在分析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的塑造。

  20 世纪以来,对《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研究大致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20 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前的曹操形象研究 在这个时期的《三国演义》研究逐渐经历了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型,这种转型涉 及了文学观念、思维方式、研究方法,以及表述等多方面。表现在对曹操形象的研究上,学 者们在继承传统批评方式的同时,运用西方现代的理论来分析、评价曹操等人物形象。代表 人物有冥飞的《古今小说评林》、胡适、李辰东等。

  ﹙二﹚、新中国成立后至 70 年代的曹操人物形象研究 在这一时期,《三国演义》的研究重点在于探讨作品的思想内涵。学者们多以马克思主 义文艺理论为指导致力于探讨作品中对人民有认识和教育意义的东西,而分析和评价曹操形 象也是为了发掘其包含的思想和认识价值。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郭沫若、翦伯赞等。

  ﹙三﹚、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的曹操形象研究。

  在摆脱了那个混乱的代之后,年学术界又重新讨论曹操形象的评价问题。有一些学者继 续以前的问题进行讨论,有的学者从《三国演义》的不同版本中曹操形象的不同的角度进行 分析,有些学者则运用新的理论视角进行分析,并且都很多富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这一时 期的代表人物有陈铁民、易中天等。

   二、论文选题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及应用价值:

  不同的时代的人民根据自己时代的好恶评价曹操,《三国演义》这本书中对曹操人物形

  象的塑造就反映了哪个时代的好恶。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受到时代环境的影响,在论文的进程 中要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评判《三国演义》中对曹操人物想象的塑造。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主要依据陈寿的《三国志》等史料写成的历史小说,在《三国志》 中陈寿是夸赞曹操的,说曹操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司马光也对曹操给予了肯定的评 价。而《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则将曹操塑造为一个奸诈无耻的奸雄,这都是学者在封建正统 思想的影响下对曹操做出的评价。

  坚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三国演义》中对曹操人物形象的塑造,借以得出最 恰当的曹操形象。

  三、论文在哪些方面有所进展及可能达到的水平:

  通过对基本文献资料的分析、比较、综合,在对《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奸诈和残暴” 形象进行全方位的阐释与分析,重点突出曹操的“奸诈”和“残暴”,得出他的奸雄形象, 并注重对名家观点进行引述和阐述。

  四、论文的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以《三国演义》中曹操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该人物形象进行全面分析,特别是长期 以来人们对该形象的理解进行深入解读,寻找共性和差异。

  2、根据规划,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以下三方面论述我的观点:

  第一部分,通过对作品的解读和其他文献的参考,深入探究曹操的“奸诈” 第二部分,通过对作品的解读和其他文献的参考,深入探究曹操的“残暴”,中间适当 穿插其他学者的观点,加以比较分析。

  第三部分,综合以上观点,对曹操奸雄形象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三国演义 曹操 政治家 军事家 奸雄

   三、参考文献 [ 1 ] 陈寿. 《三国志》[C ]. 北京:中华书局,1982 [ 2 ] 罗贯中. 《三国演义》[D] .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 3 ] 易中天 . 《品三国》[J]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 4 ]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A]北京新潮出版社,1985 年版 [ 5 ]顾学颉.《三国演义》所塑造的曹操[N]. 大公报.1954 [ 6 ]李辰东.《三国水浒与西游》[M].北京:太平达到出版社,1956 [ 7 ]周立波.谈《三国演义》[J].文艺学习,1955.﹙9﹚.﹙10﹚. [ 8 ]陈涌.《三国演义》简论[J].文学研究刊(第一册).1955.(7) [ 9 ]李希凡.《三国演义》和为曹操翻案[J].文艺报,1959,(9) [10]黄钧.真假曹操辨[J].北方论丛.1982,(3)

  四、本课题的实行方案、进度及预期效果

  ﹙一﹚、实行方案:

  1.搜集了一些与本课题相关的一些书写材料,包括从图书馆借阅的书籍、教育教学刊物以及

  通过网络而获得的一些有关论文等。

  2.对搜集的材料进行整理加工,以求了解一些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并据此理清行文思路。

  3.通过与指导老师的交流,找出写作点,运用对比法完成论文。

  ﹙二﹚、进度:

  1-2 周 确定研究论题

  3-4 周 搜集研究资料

  5周

  开题、填写开题报告

  

篇四:文化因素与霍桑的创作

  摘

  要:作为美国生活中的一个支配性因素, 清教主义对于美国思想及文学都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力。可以

  说,如果对清教思想没有一定的理解,那就不可能真正地理解美国及其文学。霍桑的《红字》是一部反映美国 清教思想的代表性作品。通过分析霍桑在《红字》中对人物性格的塑造及命运的安排,可以看出霍桑虽出身 并成长于清教思想盛行的环境,但他的思想同清教思想是存在 矛盾冲突的,甚至可以说具有 反叛清教思想 的性质。

  1 美国的 清教主义思想及其对美国文学的影响 17 世纪早期,英国人开始在北美大陆定居。这些创建了美国的第一批移民大多数是清教徒。清教徒是 16 世纪中叶由英国基督教新教分化出来的宗教分支。他们是一群理想主义者,相信教堂应该恢复耶酥•基督创 建时的纯净。

  对他们来说,宗教是第一重要的东西,督促和看到人们在上帝的恩泽下生活和思考是他们首要的 任务。“简约朴素的风格,满怀创建新伊甸园的期望,不懈地寻找上帝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上帝意图与个人意识 的关系”,[1]这就是这些分离主义者们离开英国去创建圣经中所描绘的乐园时身上所具有的那些最基本的特 点。他们把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于生命的哲学理解都带到这个新世界并使它们在这里生根发芽, 茁壮成长,发展成后来众所周知的清教思想并成为本美国生活中的一个统治性因素。

  清教主义是清教徒的 思想和他们所信仰的教义。清教的历史观建立在基督教理论和原则之上。清教徒信奉严格的宗教和道德原 则,他们接受“命定论”,“原罪说”,“完全的堕落”和“通过上帝的仁慈所带来的有限的救赎”这些教义。清教徒显 著的特点是对于宗教和道德的狂热精神,因此他们具有勤奋、自制和吃苦耐劳的品质,注重理智,排斥感情,推 崇理想,禁绝欲望,但后来却发展到极端,对触犯教规的人进行公开和严厉的惩罚。作为一种文化遗产, 清教 主义思想对于美国思想及文学具有持久的决定性影响力。

  可以说,如果对清教思想没有一定的理解,那就不可 能真正地理解美国及其文学”。

  清教思想极大地影响了美国文学。早期移民刚到新大陆时忙于生存斗争, 所以开始时文学发展比较缓慢。最早发表的关于北美的作品是游记、日记之类的文字,作者都是英国人。英 国殖民地建立之后,统治者利用宗教,主要是 清教主义作为控制殖民地思想意识的主要手段,因此许多出版 物是关于神学的研究。殖民地时期许多作品尽管文学性不强,但它们都为 19 世纪的美国文学奠定了基础。

  清教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教义,更是一种文化氛围,对美国性格和美国文学有根深蒂固的影响。

  无论是殖民地初 期文学中的宗教狂热,还是传奇浪漫主义文学中有关 清教主义原罪等观念的叙述,抑或是超验主义文学强化 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对道德纯正的重视都可见 清教主义的影响。另外,美国文学中的象征主义手法继承于清 教徒的传统。象征主义早在美国的初期拓荒者们———清教徒的身上已初见端倪,他们满怀着要创建一个新 伊甸园的愿望来到美洲,以不屈不挠的勇气进行工作。对虔诚的清教徒来说,物质的世界就是上帝的象征,物 质生活同时也是精神的,他们认为自然与上帝是一体的。

  作为象征主义大师,霍桑的作品中处处可见象征主义 的痕迹。例如“A”是《红字》中主要的象征。此后,麦尔维尔、豪威尔斯和很多其他作家纷纷尝试这种手法, 象征主义作为一种技巧成为了美国文学中的普遍实践。

  因此,美国文学是清教传统影响下的产物,而美国的作 家们也就自然地成为了这种传统最具表达力的继承人。

  2 《红字》中霍桑的清教思想 2. 1 霍桑与《红字》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 19 世纪小说家的重要代表,他 1804 年出生在曼彻斯特的塞勒姆,祖先曾是 17 世纪 清教政治统治下的显赫人物,后来家族势力逐渐衰退。霍桑与清教祖先有很深的渊源关系,深受新英格兰 清 教主义的影响,但他本人并不是清教教徒。

  霍桑了解清教徒的信仰,然而对苛刻的教规却深表怀疑。

  年轻时的 霍桑已强烈地意识到了信奉清教思想的祖先们的罪行,并且对于他戴着尖塔帽的清教徒祖先们的世界持一 种怀疑态度,认为铁箍式的清教社会是违背世界的自然本质的。因此,他后来写了很多作品像《红字》和《七 个尖角阁的房子》 来表露这种态度,并想以此作为补偿祖先所犯罪行的一种尝试。

  可以说,他既是清教传统的 继承者,又是批判者。他一方面深受 清教主义的影响,摆脱不掉“原罪”“赎罪”及“命定论”之类的宗教迷信,但 又从家族的负罪感出发,反过来对清教的专制统治痛心疚首,怀疑清教对罪恶的残酷态度。

  他的大多数作品都 以美国 清教主义盛行的过去为主题,与新英格兰的地理和文化背景有着紧密联系。他的作品表现了清教徒 的生活观点,以及对这种观点的深刻的批判态度。

  尤其是《红字》一直都被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反映清教思想的一部代表作。霍桑在这部书中表达了他自

   己对于清教思想的理解和观点。

  首先,霍桑为他在小说中要描写的人物选定了一个特殊的生活环境———波士顿, 17 世纪新英格兰的一 块殖民地。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作者取材于清教徒们以往的生活,“清教徒的性格特征被当作所有波士顿人 都具有的那种类型来描写。

  无论是跟着唱圣诗的妇女去教堂玩耍的孩子,还是掌权的政府官员,他们在性格上 具有一致性,就是把自己的行为作为标尺,而任何异己行为都是不自然的,不好的”。[2]但重要的是,这些人的 判断通常都是不正确的。

  清教徒们看重年纪和阅历,在早期的波士顿没有年轻人的文化,这就是霍桑为什么要 把故事放在第一代移民中的原因。对这群人来说,移民到一个荒芜人烟的地方将会消除一切阻碍他们发展自 己宗教思想的因素,任何不能适应这种模式的人都将受到惩罚或是遭受驱逐。

  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那时的所 谓触犯法律原则的一些行为现在看来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对一群尊重权力仅仅就是因为那是权力的人来 说,触犯法律是极其严肃的,不管是什么样的法律。这就是《红字》中人物所生活的特定社会环境。

  “霍桑 创作《红字》的方式能使人感到美国的浪漫主义思想已经把自己溶入到了清教道德思想当中”。[3]小说中 的故事简单却生动,一个上了年纪的英国学者把自己年轻的妻子海斯特•白兰送到新英格兰去建立一个新家, 两年之后当他来的时候却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妻子由于和别人通奸,触犯了“十戒”中的第七戒,正被惩罚游街 示众,胸前佩带着一个代表耻辱的红 A 字,怀里抱着与别人通奸生下的孩子。为了找到奸夫,他把自己乔装打 扮成一个医生并把名字改成齐灵渥斯,渐渐地他发现奸夫就是那个备受人们敬仰的年轻牧师———亚瑟•丁 梅斯代尔,而与此同时,因为自己所犯下的过错,丁梅斯代尔也在残忍地折磨着自己,他把自己隔离于社会之 外,无论是肉体还是精神,都日渐枯萎憔悴。

  但海斯特•白兰对于红 A 字的态度却是积极的,她尽自己最大的努 力去争取与周围的邻居建立友好的关系,待人真诚而热心。

  她曾经计划和丁梅斯代尔一起离开美洲,却因丁梅 斯代尔的怯懦而未能实现,最终丁梅斯代尔在一次公开的盛大集会上承认了自己的过错之后死在了海斯特 的怀里。

  齐灵渥斯同样一无所得,在失落中迅速衰老。

  珠儿,海斯特的女儿,长大之后嫁入了欧洲的贵族家庭。

  2. 2 《红字》人物性格和命运分析 霍桑在《红字》中塑造了美国小说中第一位真正的女英雄,这就是女主角海斯特。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她深深地牵连在了她所生活的存在性别差异的社会里,是因为她坚定地选择了“适合于”一位女性的“爱情”。

  她是一位女英雄是因为她是一位有个性的女性,敢于用行动去超越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性别观念。如果说清 教徒们代表法律原则的话,那么海斯特就代表独立的人,同时也代表着善良与美好。海斯特几年来忍辱负重, 积善行德,赢得了人们的谅解和尊重,胸前那耻辱的“A”(A-dultery)字也成了天使(Angel)的象征。从这一点 可 以很容易地推论出霍桑希望读者认为纯真自然的个性才是美好的,但这样的推断似乎又有点过于简单和 武断,因为霍桑的思想从来都不可能是这么清晰而明确的,但他显然展现给了我们这样的一种形势,那就是这 两种力量发生了冲突,而且非常坚定地暗示出任何一个想要把个性作为异端进行铲除的社会都是存在隐患 的社会,并且是非常不人道的。

  理解丁梅斯代尔性格特征的关键不在于他对宗教的虔诚,而在于他过分地 依赖社会观念的影响,这使得他把自己牢牢地箍在了一个铁框里。丁梅斯代尔由于自己的负罪感折磨着自 己。代表通奸的“A”字烙在他的胸膛上,刻在他的心里。在小说的大部分章节中他都是无助的受害者,因为在 他的神学教义中他是个罪人,他企图用自己的方式通过宗教精神来寻找本出路,因为宗教宣称能解释罪行,甚 至给予解决的办法。海斯特那种自立的能力是她同丁梅斯代尔最重要的区别。丁梅斯代尔需要支持和限制, 他不是一个敢于持有同这个社会具有相反观念的人,即使这种社会观念会导致他的自责与毁灭。因为害怕失 去自己所拥有的社会地位,他一直不敢承认自己和海斯特的关系,苟且偷生。他是个被分裂的人,不仅外在行 为与内心世界分裂了,内心深处同样也被分裂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是严格的 清教主义的牺牲品。

  在所有关于珠儿的描写中,她与红 A 字的密切关系是被小说着重强调的部分。她是红字的象征,红字的幽 灵,红字的代表。

  她反映出了母亲不顾一切的勇气和力量。

  更确切地说,她反映出了母亲给予自己生命的行为。

  以清教徒的眼光来看,这种行为无疑等同于触犯了法律,但这个孩子却是没有义务来服从这些原则的。

  在给予 她生命的过程中,威严的法律被触犯,结果是一个生命的出现,这个生命可能是美好而聪明的,但这一切在根 本上却都是混乱的,不合乎原则的。

  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这个孩子美丽,活泼,充满想象力,还具有很多其它纯 真的特点,而这些自然而纯真的东西却是清教徒们所否定的。但是海斯特对于女儿深深的爱却部分地意味着 她拒绝承认自己的行为是一种罪过。

  “A”字在珠儿身上,便是“天使”(Angel)的象征,从而具备了更积极的合义。

   恰恰是在这个含义上,寄托了作者美好的理想。

  故事中真正的反派角色是齐灵渥斯,这个所谓的学者和纯智慧的化身。他是清教社会男权意识形态的最 坚决的维护者,红字的制造者。他就像是魔鬼和幽灵一样,去刺探和折磨人心。他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过——— 违背了人类内心世界最美好而自然的追求和渴望。

  他的下场也是悲惨的,丁梅斯代尔死后,他也迅速地衰老枯 萎了。

  3 结论 霍桑的作品《红字》表现了 清教主义传统在人们思想和生活上的烙印,清教对人的精神上的摧残,对人性 和人权的压抑。通过对《红字》中人物性格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霍桑的思想与清教思想是存在 矛盾冲突 的。霍桑在他的小说中热爱海斯特,憎恨齐灵渥斯。在波士顿, 清教主义对人们的思想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海斯特因犯通奸罪而遭人唾弃,但在霍桑的眼里,她却是一位女英雄。

  她坚强而勇敢,有能力,有个性,始终以乐 观积极的态度对待这个代表耻辱的红 A 字。

  如果清教徒们象征法律原则的话,那么海斯特则象征独立的个人, 象征善良与正义。与她相反,丁梅斯代尔却不是一个敢于同社会进行抗争的人,最终成为了 清教主义的一个 牺牲品,法律原则的一个牺牲品。

  齐灵渥斯同丁梅斯代尔是本一样的,他也可以被看作是 清教主义的牺牲品, 最终一无所得。在霍桑眼中,清教思想是一种严厉的法律原则,接受他们的审判,依据他们的法律生活,无异于 选择死亡。因此霍桑的思想同 清教主义思想是存在 矛盾冲突的,甚至可以说具有 反叛 清教主义思想的性 质。

  参考文献: [1]Ruland, Richard. From Puritanism to Postmodernism: aHistory ofAmerican Literature. London: Routledge. 1991: 22. [2]Bavm, Nina.“Who? The Characters”. The ScarletLetter: a Reading.CambridgeUniversity 本 Press. 1991: 53. [3]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4: 15, 105.

  

篇五:文化因素与霍桑的创作

  1楼

  发表于 2010-4-21 13:0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超级分

  享

  摘 要:作为美国生活中的一个支配性因素, 清教主义对于美国思想及文学都具

  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力。可以说,如果对清教思想没有一定的理解,那就不可能真正

  地理解美国及其文学。霍桑的《红字》是一部反映美国清教思想的代表性作品。

  通过分析霍桑在《红字》中对人物性格的塑造及命运的安排,可以看出霍桑虽出

  身并成长于清教思想盛行的环境,但他的思想同清教思想是存在 矛盾冲突的,甚

  至可以说具有 反叛清教思想的性质。

  1 美国的 清教主义思想及其对美国文学的影响

  17 世纪早期,英国人开始在北美大陆定居。这些创建了美国的第一批移民

  大多数是清教徒。清教徒是 16 世纪中叶由英国基督教新教分化出来的宗教分支。

  他们是一群理想主义者,相信教堂应该恢复耶酥•基督创建时的纯净。对他们来

  说,宗教是第一重要的东西,督促和看到人们在上帝的恩泽下生活和思考是他们

  首要的任务。“简约朴素的风格,满怀创建新伊甸园的期望,不懈地寻找上帝与个

  人之间的关系,上帝意图与个人意识的关系”,[1]这就是这些分离主义者们离开

  英国去创建圣经中所描绘的乐园时身上所具有的那些最基本的特点。他们把自己

  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于生命的哲学理解都带到这个新世界并使它们在这里生

  根发芽,茁壮成长,发展成后来众所周知的清教思想并成为本美国生活中的一个

  统治性因素。

  清教主义是清教徒的思想和他们所信仰的教义。清教的历史观建

  立在基督教理论和原则之上。清教徒信奉严格的宗教和道德原则,他们接受“命

  定论”,“原罪说”,“完全的堕落”和“通过上帝的仁慈所带来的有限的救

  赎”这些教义。清教徒显著的特点是对于宗教和道德的狂热精神,因此他们具有

  勤奋、自制和吃苦耐劳的品质,注重理智,排斥感情,推崇理想,禁绝欲望,但后来

  却发展到极端,对触犯教规的人进行公开和严厉的惩罚。作为一种文化遗产, 清

  教主义思想对于美国思想及文学具有持久的决定性影响力。可以说,如果对清教

  思想没有一定的理解,那就不可能真正地理解美国及其文学”。

  清教思

  想极大地影响了美国文学。早期移民刚到新大陆时忙于生存斗争,所以开始时文

  学发展比较缓慢。最早发表的关于北美的作品是游记、日记之类的文字,作者都

  是英国人。英国殖民地建立之后,统治者利用宗教,主要是 清教主义作为控制殖

  民地思想意识的主要手段,因此许多出版物是关于神学的研究。殖民地时期许多

  作品尽管文学性不强,但它们都为 19 世纪的美国文学奠定了基础。

  清教主义不

  仅仅是一种教义,更是一种文化氛围,对美国性格和美国文学有根深蒂固的影响。

  无论是殖民地初期文学中的宗教狂热,还是传奇浪漫主义文学中有关 清教主义

  原罪等观念的叙述,抑或是超验主义文学强化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对道德纯正的重

  视都可见 清教主义的影响。另外,美国文学中的象征主义手法继承于清教徒的传

  统。象征主义早在美国的初期拓荒者们———清教徒的身上已初见端倪,他们满

  怀着要创建一个新伊甸园的愿望来到美洲,以不屈不挠的勇气进行工作。对虔诚

  的清教徒来说,物质的世界就是上帝的象征,物质生活同时也是精神的,他们认为

  自然与上帝是一体的。作为象征主义大师,霍桑的作品中处处可见象征主义的痕

  迹。例如“A”是《红字》中主要的象征。此后,麦尔维尔、豪威尔斯和很多其他

  作家纷纷尝试这种手法,象征主义作为一种技巧成为了美国文学中的普遍实践。

  因此,美国文学是清教传统影响下的产物,而美国的作家们也就自然地成为了这

  种传统最具表达力的继承人。

   2 《红字》中霍桑的清教思想

  2. 1 霍桑与《红字》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 19 世纪小说家的重要代表,他 1804 年出生在曼彻斯

  特的塞勒姆,祖先曾是 17 世纪清教政治统治下的显赫人物,后来家族势力逐渐衰

  退。霍桑与清教祖先有很深的渊源关系,深受新英格兰 清教主义的影响,但他本

  人并不是清教教徒。霍桑了解清教徒的信仰,然而对苛刻的教规却深表怀疑。年

  轻时的霍桑已强烈地意识到了信奉清教思想的祖先们的罪行,并且对于他戴着尖

  塔帽的清教徒祖先们的世界持一种怀疑态度,认为铁箍式的清教社会是违背世界

  的自然本质的。因此,他后来写了很多作品像《红字》和《七个尖角阁的房子》

  来表露这种态度,并想以此作为补偿祖先所犯罪行的一种尝试。可以说,他既是清

  教传统的继承者,又是批判者。他一方面深受 清教主义的影响,摆脱不掉“原

  罪”“赎罪”及“命定论”之类的宗教迷信,但又从家族的负罪感出发,反过来

  对清教的专制统治痛心疚首,怀疑清教对罪恶的残酷态度。他的大多数作品都以

  美国 清教主义盛行的过去为主题,与新英格兰的地理和文化背景有着紧密联系。

  他的作品表现了清教徒的生活观点,以及对这种观点的深刻的批判态度。

  尤其是《红字》一直都被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反映清教思想的一部代表作。

  霍桑在这部书中表达了他自己对于清教思想的理解和观点。

  首先,霍桑为他在小说中要描写的人物选定了一个特殊的生活环境

  ———波士顿, 17 世纪新英格兰的一块殖民地。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作者取材

  于清教徒们以往的生活,“清教徒的性格特征被当作所有波士顿人都具有的那种

  类型来描写。无论是跟着唱圣诗的妇女去教堂玩耍的孩子,还是掌权的政府官员,

  他们在性格上具有一致性,就是把自己的行为作为标尺,而任何异己行为都是不

  自然的,不好的”。[2]但重要的是,这些人的判断通常都是不正确的。清教徒们

  看重年纪和阅历,在早期的波士顿没有年轻人的文化,这就是霍桑为什么要把故

  事放在第一代移民中的原因。对这群人来说,移民到一个荒芜人烟的地方将会消

  除一切阻碍他们发展自己宗教思想的因素,任何不能适应这种模式的人都将受到

  惩罚或是遭受驱逐。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那时的所谓触犯法律原则的一些行为

  现在看来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对一群尊重权力仅仅就是因为那是权力的人来

  说,触犯法律是极其严肃的,不管是什么样的法律。这就是《红字》中人物所生活

  的特定社会环境。

  “霍桑创作《红字》的方式能使人感到美国的浪漫主

  义思想已经把自己溶入到了清教道德思想当中”。[3]小说中的故事简单却生动,

  一个上了年纪的英国学者把自己年轻的妻子海斯特•白兰送到新英格兰去建立一

  个新家,两年之后当他来的时候却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妻子由于和别人通奸,触犯

  了“十戒”中的第七戒,正被惩罚游街示众,胸前佩带着一个代表耻辱的红 A 字,

  怀里抱着与别人通奸生下的孩子。为了找到奸夫,他把自己乔装打扮成一个医生

  并把名字改成齐灵渥斯,渐渐地他发现奸夫就是那个备受人们敬仰的年轻牧师

  ———亚瑟•丁梅斯代尔,而与此同时,因为自己所犯下的过错,丁梅斯代尔也在

  残忍地折磨着自己,他把自己隔离于社会之外,无论是肉体还是精神,都日渐枯萎

  憔悴。但海斯特•白兰对于红 A 字的态度却是积极的,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争取

  与周围的邻居建立友好的关系,待人真诚而热心。她曾经计划和丁梅斯代尔一起

  离开美洲,却因丁梅斯代尔的怯懦而未能实现,最终丁梅斯代尔在一次公开的盛

  大集会上承认了自己的过错之后死在了海斯特的怀里。齐灵渥斯同样一无所得,

  在失落中迅速衰老。珠儿,海斯特的女儿,长大之后嫁入了欧洲的贵族家庭。

  2. 2 《红字》人物性格和命运分析

   霍桑在《红字》中塑造了美国小说中第一位真正的女英雄,这就是女主角海 斯特。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她深深地牵连在了她所生活的存在性别差异的社会 里,是因为她坚定地选择了“适合于”一位女性的“爱情”。她是一位女英雄是 因为她是一位有个性的女性,敢于用行动去超越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性别观念。

  如果说清教徒们代表法律原则的话,那么海斯特就代表独立的人,同时也代表着 善良与美好。海斯特几年来忍辱负重,积善行德,赢得了人们的谅解和尊重,胸前 那耻辱的“A”(A-dultery)字也成了天使(Angel)的象征。从这一点可

  以很容易地推论出霍桑希望读者认为纯真自然的个性才是美好的,但这样的推断

  似乎又有点过于简单和武断,因为霍桑的思想从来都不可能是这么清晰而明确

  的,但他显然展现给了我们这样的一种形势,那就是这两种力量发生了冲突,而且

  非常坚定地暗示出任何一个想要把个性作为异端进行铲除的社会都是存在隐患

  的社会,并且是非常不人道的。

  理解丁梅斯代尔性格特征的关键不在于

  他对宗教的虔诚,而在于他过分地依赖社会观念的影响,这使得他把自己牢牢地

  箍在了一个铁框里。丁梅斯代尔由于自己的负罪感折磨着自己。代表通奸的“A”

  字烙在他的胸膛上,刻在他的心里。在小说的大部分章节中他都是无助的受害者,

  因为在他的神学教义中他是个罪人,他企图用自己的方式通过宗教精神来寻找本

  出路,因为宗教宣称能解释罪行,甚至给予解决的办法。海斯特那种自立的能力是

  她同丁梅斯代尔最重要的区别。丁梅斯代尔需要支持和限制,他不是一个敢于持

  有同这个社会具有相反观念的人,即使这种社会观念会导致他的自责与毁灭。因

  为害怕失去自己所拥有的社会地位,他一直不敢承认自己和海斯特的关系,苟且

  偷生。他是个被分裂的人,不仅外在行为与内心世界分裂了,内心深处同样也被分

  裂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是严格的 清教主义的牺牲品。

  在所有关于珠儿的描写中,她与红 A 字的密切关系是被小说着重强调的部

  分。她是红字的象征,红字的幽灵,红字的代表。她反映出了母亲不顾一切的勇气

  和力量。更确切地说,她反映出了母亲给予自己生命的行为。以清教徒的眼光来

  看,这种行为无疑等同于触犯了法律,但这个孩子却是没有义务来服从这些原则

  的。在给予她生命的过程中,威严的法律被触犯,结果是一个生命的出现,这个生

  命可能是美好而聪明的,但这一切在根本上却都是混乱的,不合乎原则的。从另一

  种意义上来说,这个孩子美丽,活泼,充满想象力,还具有很多其它纯真的特点,而

  这些自然而纯真的东西却是清教徒们所否定的。但是海斯特对于女儿深深的爱却

  部分地意味着她拒绝承认自己的行为是一种罪过。“A”字在珠儿身上,便是“天

  使”(Angel)的象征,从而具备了更积极的合义。恰恰是在这个含义上,寄托了作

  者美好的理想。

  故事中真正的反派角色是齐灵渥斯,这个所谓的学者和纯智慧的化身。他

  是清教社会男权意识形态的最坚决的维护者,红字的制造者。他就像是魔鬼和幽

  灵一样,去刺探和折磨人心。他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过———违背了人类内心世界

  最美好而自然的追求和渴望。他的下场也是悲惨的,丁梅斯代尔死后,他也迅速地

  衰老枯萎了。

  3 结论

  霍桑的作品《红字》表现了 清教主义传统在人们思想和生活上的烙印,

  清教对人的精神上的摧残,对人性和人权的压抑。通过对《红字》中人物性格的

  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霍桑的思想与清教思想是存在 矛盾冲突的。霍桑在他的小说

  中热爱海斯特,憎恨齐灵渥斯。在波士顿, 清教主义对人们的思想有着极大的影

   响力,海斯特因犯通奸罪而遭人唾弃,但在霍桑的眼里,她却是一位女英雄。她坚 强而勇敢,有能力,有个性,始终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这个代表耻辱的红 A 字。

  如果清教徒们象征法律原则的话,那么海斯特则象征独立的个人,象征善良与正 义。与她相反,丁梅斯代尔却不是一个敢于同社会进行抗争的人,最终成为了 清 教主义的一个牺牲品,法律原则的一个牺牲品。齐灵渥斯同丁梅斯代尔是本一样 的,他也可以被看作是 清教主义的牺牲品,最终一无所得。在霍桑眼中,清教思想 是一种严厉的法律原则,接受他们的审判,依据他们的法律生活,无异于选择死 亡。因此霍桑的思想同 清教主义思想是存在 矛盾冲突的,甚至可以说具有 反叛 清教主义思想的性质。

  参考文献: [1]Ruland, Richard. From Puritanism to Postmodernism: aHistory ofAmerican Literature. London: Routledge. 1991: 22. [2]Bavm, Nina.“Who? The Characters”. The ScarletLetter: a Reading.CambridgeUniversity 本 Press. 1991: 53. [3]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4: 15, 105.

  

篇六:文化因素与霍桑的创作

  .

  潮剧

  一、简要描述 潮剧又名潮州戏、潮音戏、潮调、白字戏,主要流行于潮汕方言区,是用潮汕方 言 演 唱 的 一 个 古 老 的 地 方 戏 曲 剧 种 。潮 剧 在 国 内 主 要 流 布 在 广 东 、福 建 闽 南 南 潮 语 区 , 也流行于香港和台湾,也经常在庙会上演出,表示于对“老爷”的尊敬,老百姓也喜爱 在非常热闹的氛围下观看,使节日气氛更加浓重。

  潮剧的形成和发展,距今已有四百三十多年的历史。它是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 由宋元时期的南戏逐渐演化,吸收了弋阳、昆曲、皮黄、梆子戏的特长,结合本地民 间艺术,如潮州音乐等,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潮 剧 的 语 言 并 非 一 开 始 就 使 用 潮 州 方 言 。从 明 刻 本《 摘 锦 潮 调 金 花 女 大 全 》可 以 看到,这时的潮剧主要用潮州方言演唱,但其中一些场次的唱腔和道白,标明用"正 音 "( 即 "官 腔 ")演 唱 , 这 说 明 潮 剧 从 南 戏 演 化 的 过 程 中 ,开 始 可 能 全 用 "官 腔 ",其 后 才逐渐减少"官腔"的分量,而最终完全地方化。

  潮 剧 传 统 剧 目 可 分 为 两 大 类 :一 类 来 自 南 戏 传 奇 和 杂 剧 ,如《 琵 琶 记 》、《 荆 钗 记》、《白兔记》、《拜月记》、《珍珠记》、《蕉帕记》、《渔家乐》等。另一类 取 材 当 地 民 间 传 说 故 事 或 实 事 编 撰 的 地 方 剧 目 ,如《 荔 镜 记 》 、《 苏 六 娘 》、《 金 花 女》、《柴房会》、《龙井渡头》等。

  潮 剧 有 自 己 的 体 系 和 独 特 的 风 格 。音 乐 唱 腔 是 曲 牌 联 缀 为 主 的 联 曲 体 和 板 腔 体 综 合 体 制 ,至 今 保 留 一 唱 众 和 ,二 、三 人 以 上 同 唱 一 曲 和 合 唱 曲 尾 的 帮 腔 形 式 。唱 腔 以 轻 婉 抒 情 见 长 ,多 曼 声 折 转 ,清 丽 悠 扬 。潮 剧 行 当 由 南 戏 的 生 、旦 、丑 、净 、外 、贴 、 末 发 展 到 现 在 为 十 类 丑 、七 类 旦 、五 类 生 、三 类 净 、其 中 以 丑 、旦 两 行 表 演 较 有 特 色 。

  潮剧著名演员有:谢大月、芦吟词、谢吟、杨其国、陈华、黄玉斗、洪妙、郭石 梅 、蔡 锦 坤 、李 有 存 、方 展 荣 、姚 璇 秋 、范 泽 华 、吴 丽 君 、张 长 城 、黄 瑞 英 、黄 盛 典 、 叶清发等。

  回 顾 五 六 十 年 代 潮 剧 旺 盛 时 期 ,主 要 得 益 于 一 批 艺 术 基 础 较 好 的 优 秀 名 演 员 ,如 著 名 潮 剧 表 演 艺 术 家 姚 璇 秋 扮 演 的 成 名 作《 扫 窗 会 》中 的 王 金 真 ,《 苏 六 娘 》中 的 苏 六娘和《辞郎洲》中的陈璧娘;洪妙扮演的《杨令婆辩十本》中的佘太君;张长城在 《闹开封》中扮演的王佐;朱楚珍扮演的诰命夫人;吴丽君在《荔镜记》中扮演的安 人;还有范泽华、肖南英、谢素真、叶清发、陈瑜等都是潮汕地区家喻户晓的优秀名 演员,深受海内外潮剧观众的好评。七十年代至现在的方展荣、吴玲儿在《柴房会》 中扮演李老三、莫二娘;黄盛典在《沙家浜》、《包公赔情》、《回书》中扮演的郭 建光、包拯、刘智远;陈秦梦在《袁崇焕》中扮演袁崇焕;蔡明晖在《春草闯堂》中 扮 演 春 草 ;陈 学 希 在《 张 春 郎 削 发 》中 扮 演 张 春 郎 和 最 近 上 省 文 艺 展 演 的 新 编 古 装 潮 剧《 葫 芦 庙 》中 扮 演 的 贾 雨 村 ;还 有 潮 剧 金 嗓 子 的 郑 健 英 和 方 展 荣 在 现 代 潮 剧《 老 兵 回 乡 》扮 演 的 男 女 主 角 ,以 及 潮 剧 新 秀 张 怡 凰 在《 烟 花 女 与 状 元 郎 》中 扮 演 的 李 亚 仙 ;

  陈幸希在《刺梁骥》中扮演的万家春等都给潮剧观众留下难忘的良好印象。

  二、发展历史

  '.

   .

  潮 音 班 ,流 行 于 粤 东 、闽 南 、香 港 、台 湾 以 及 东 南 亚 的 泰 国 、新 加 坡 、马 来 西 亚 、 越南等地。

  潮剧是宋元南戏流传到粤东潮汕地区之后,融化吸收了潮州音乐以 及潮汕其它民 间艺术,用潮州方言演唱的地方剧种。明代戴璟在《广东通志初稿》卷十八《风俗》 中载:“潮俗多以乡音搬演戏文。”清初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载:“潮人以土音唱南 北曲曰潮州戏。”1958 年在揭阳的明墓中出土的、用潮州方言演唱的抄本《蔡伯皆》 和 1975 年潮州挖西山西在凤塘鹤陇施工时发现的明墓中出土的明宣德抄本《刘希必 金钗记》,是明代潮人以乡音搬演戏文的文物佐证。

  三、艺术特点 1、角色 潮剧行当齐全,生、旦、净、丑各有应工的首本戏,表演细腻生动,身段做工既 有 严 谨 的 程 式 规 范 ,又 富 于 写 意 性 ,注 重 技 巧 的 发 挥 ,其 中 丑 行 和 花 旦 的 表 演 艺 术 尤 为丰富,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地方色彩。

  从 表 演 上 来 看 ,潮 剧 的 脚 色 行 当 中 以 生 、旦 、丑 最 具 地 方 特 色 。生 旦 戏《 扫 窗 会 》 被 誉 为 中 国 戏 曲 以 歌 舞 演 故 事 的 典 型 代 表 ;潮 剧 丑 角 分 为 十 类 ,其 中 项 衫 丑 的 扇 子 功 蜚声南北,为世所称。老丑戏《柴房会》中,丑角的溜梯功为潮剧所独有,在戏曲界 享有盛誉。

  潮 剧 在 过 去 一 直 实 行 童 伶 制 ,小 生 、青 衣 、花 旦 均 由 儿 童 艺 人 担 任 ,这 些 艺 人 长 大后,声音改变,即被淘汰,这一体制严重阻碍潮剧艺术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废 除 了 童 伶 制 ,并 在 各 方 面 锐 意 改 革 ,培 养 了 一 大 批 优 秀 演 员 ,使 潮 剧 这 一 古 老 艺 术 焕 发出新的光彩。

  2、唱腔 潮 剧 演 唱 用 真 声 ,主 要 受 外 地 传 入 在 弋 阳 腔 、昆 腔 影 响 ,与 京 剧 、粤 剧 等 的 假 声 唱腔有很大区别,唱念用古谱"二四谱",韵味浓郁。唱腔是以曲牌联缀为主的曲牌体 和板腔体的联和体制,至今仍保留着一唱众合(帮腔),二、三人合唱一曲或曲尾的 形式,风格独特,表现力很强。

  潮剧的声腔在明代称为“潮腔”,也称“潮调”现在存世的潮腔剧本,有明嘉靖丙寅 (1566)刊刻的《重刊 五色潮泉插科增入 诗词 北曲勾栏荔镜记戏 文》 、万历辛巳( 1 581)刊刻的《新刻增补全像乡谈荔枝记和万历年间刊刻的《重补摘锦潮调金花女大 全》(附《苏六娘》)等。万历辛巳刻本《荔枝记》,署有“潮人李东月编集”,用潮 腔演唱是与嘉靖刻本《荔镜记》同一故事内容的不同演出本。嘉靖刻本《荔镜记》, 在曲牌名之下标有“潮腔”或“泉腔”字样,是两个声腔剧种通用的剧本。两个声腔通用 一 个 剧 本 ,这 不 是 唯 一 的 一 个 。清 顺 治 辛 卯 刊 刻 的《 新 刊 时 兴 泉 朝 雅 调 陈 伯 卿 荔 枝 记 大 全 》,也 是 潮 、泉 两 个 声 腔 的 通 用 本 ,反 映 了 粤 东 的 潮 剧 与 闽 南 的 梨 园 戏 两 个 古 老 剧种在历史发展上的一些关系。

  其中在潮剧唱腔上具有代表性人物是著名潮剧老生黄盛典,其唱腔宏 亮高昂、振 奋激越,折服过无数的观众和专家,在首届中国戏剧节上,其凭借在《张春郎削发》 中扮演皇帝一角,赢得广泛好评,其唱声更是被专家评为“超黄金点男高音”。

  '.

   .

  早期潮剧的"帮声",即登台演员唱至最精彩片段时后台众声"齐唱"相和的现象, 在其他戏曲中甚为少见,是潮剧的特点之一。

  3、音乐 潮剧音乐属曲牌联套体,唱南北曲,声腔曲调优美,轻俏婉转,善于抒情。清代 中 叶 以 后 ,它 又 吸 收 板 腔 体 音 乐 ,显 得 灵 活 多 姿 。潮 剧 中 有 传 统 曲 牌 二 百 多 支 ,乐 曲 一千多首,是研究中国戏曲声腔的重要资料。

  伴 乐 部 分 ,保 留 了 较 多 唐 宋 以 来 的 古 乐 曲 ,又 不 断 吸 收 了 潮 州 大 锣 鼓 乐 、庙 堂 音 乐 、民 间 小 调 乐 曲 等 ,音 乐 曲 调 优 美 动 听 ,管 弦 乐 和 打 击 乐 配 合 和 谐 ,善 于 表 现 感 情 的变化。

  潮 剧 的 伴 奏 乐 器 随 着 时 代 的 发 展 和 文 化 的 交 流 而 不 断 发 展 丰 富 。二 十 世 纪 二 十 年 代以前,乐器只有竹弦、唢呐、椰胡和月琴,以竹弦为领奏乐器。二三十年代,竹弦 被二弦取代;月琴为扬琴取代,还增加了大笛和小笛。四十年代开始,有增加二胡、 琵琶和大胡。潮剧曲牌很多,板式多变,常用二板、二板慢、三板慢等板式。

  根 据 乐 器 的 不 同 组 合 ,传 统 的 剧 目 又 分 为 大 锣 戏 、小 锣 戏 、苏 锣 戏 ;大 锣 戏 最 具 特色也最为古老,善于表现低沉气氛、悲怨情绪,小锣轻巧,苏锣气氛庄严。

  四、传统剧目及代表人物 潮 剧 传 统 剧 目 可 分 为 两 大 类 ,一 是 来 自 宋 元 南 戏 与 元 明 清 传 奇 杂 剧 ,如《 琵 琶 记 》、 《 白 兔 记 》、《 破 窑 记 》、《 玉 簪 记 》等 ,此 类 剧 目 文 词 典 雅 ,乐 曲 古 朴 、做 工 细 致 ;

  一 是 取 材 于 地 方 民 间 传 说 或 地 方 实 事 编 撰 的 剧 目 ,如《 荔 枝 记 》、《 苏 六 娘 》、《 金 花女》、《龙井渡头》等,这类剧目故事生动,戏文雅俗共赏,富于地方色彩。

  现存早期潮剧剧本有明代宣德七年(1432 年)的手抄本《刘希必金钗记》。潮 剧 也 能 结 合 时 代 需 要 ,编 演 一 些 与 现 实 生 活 关 系 密 切 的 剧 目 ,如 抗 日 战 争 期 间 ,反 映 抗 战 时 事 的 剧 目 大 批 出 现 ,著 名 的 有《 卢 沟 桥 纪 实 》、《 韩 复 榘 伏 法 记 》等 ,对 鼓 舞 群众投身抗日战争起到积极作用。

  潮剧的著名编剧有谢吟,代表作有《秦凤兰》、《赵少卿》、《大义灭亲》等;

  还有吴师吾、林先玉、洪逊、陈名振等,各有一批名作传世。著名艺人有李德意、蔡 龙汉、洪妙等。

  五、现状 潮 剧 是 中 国 古 老 戏 曲 存 活 于 舞 台 的 生 动 例 证 ,是 中 华 民 族 优 秀 文 化 表 现 形 式 的 代 表之一,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较高的审美价值。1990 年以后,潮剧受到市场经济 的 制 约 和 多 种 现 代 文 艺 形 式 的 冲 击 ,投 资 减 少 ,人 才 流 失 ,艺 术 水 平 下 降 ,优 秀 的 传 统表演艺术濒临灭亡,正处在艰难发展的状况之中,亟待保护和扶植。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 年 5 月 20 日,潮剧经国务院批准列 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六、目标 潮 剧 的 形 成 和 发 展 ,距 今 已 有 四 百 多 年 的 历 史 。它 结 合 本 地 民 间 艺 术 ,如 潮 州 音 乐 等 ,最 终 形 成 自 己 独 特 的 艺 术 形 式 和 风 格 。不 但 深 受 广 东 、福 建 潮 语 区 人 民 的 喜 爱 , 也流行和影响于香港、台湾及东南亚一带。2006 年 5 月 20 日,潮剧经国务院批准列

  '.

   .

  入 第 一 批 国 家 级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名 录 。受 到 国 家 非 常 重 视 的 保 护 。潮 剧 是 潮 汕 文 化 的 重 要 载 体 ,是 具 有 代 表 性 的 地 方 剧 种 。潮 剧 的 艺 术 魅 力 ,潮 剧 的 文 化 品 位 ,是 潮 汕 传 统 文 化 中 极 为 重 要 的 一 部 分 。为 弘 扬 潮 汕 文 化 ,让 潮 剧 这 朵 艺 术 奇 葩 绽 放 得 更 加 鲜 艳 , 让大家在网上欣赏到家乡文化,这是我们在所不辞的。

  '.

  

推荐访问:创作 因素 霍桑

热门排行Top Ranking

支部组织生活方面存在问题清单和整改措施 党组织生活个人问题整改清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支部组织生活方面存在问题清单和整改措施党组织生活个人问题整改清单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

2021年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党组织生活个人问题整改清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21年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党组织生活个人问题整改清单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军队战斗力损耗的新变化

关键词:军队;战斗力损耗;新变化军队战斗力的结构,是战斗力各要素间的结合方式和相互关系。军队战斗力的

小学六年级毕业演讲稿100字左右9篇

小学六年级毕业演讲稿100字左右9篇小学六年级毕业演讲稿100字左右篇1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

问题及整改措施 (2) 药房个人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问题及整改措施(2)药房个人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精品文章《问题及

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最新) 能力作风建设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最新)能力作风建设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在认真

疫情防控赞美警察诗朗诵 关于警察的诗朗诵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疫情防控赞美警察诗朗诵关于警察的诗朗诵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疫情防控赞美警

纳税人满意度调查存在不足及对策探讨 提升纳税人满意度的方式方法有哪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纳税人满意度调查存在不足及对策探讨提升纳税人满意度的方式方法有哪些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纳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是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它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影

2020党支部班子查摆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农村党支部问题清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20党支部班子查摆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农村党支部问题清单文章,供大家阅读参

消防安全检查简报 派出所校园消防安全检查简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消防安全检查简报派出所校园消防安全检查简报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简报第2期申扎县中学

2021教师党员年度个人总结8篇

2021教师党员年度个人总结8篇2021教师党员年度个人总结篇1敬爱的党组织:我是一个普通年轻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