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应急管理心理危机干预的政府推进策略探论5篇
篇一:我国应急管理心理危机干预的政府推进策略探论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策略
(一)心理危机的含义 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事件如亲人亡故、突发威胁生命的疾病、灾难 等,个体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常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时所出现的心理失 衡状态。某一事件是否会成为危机,有三个影响因素:
第一,个体对事件发生的意义以及事件对自己将来的影响的评价;
第二,个体是否拥有一个能够为自己提供帮助的社会支持系统;
第三,个体是否获得有效的应对机制,也就是个体能否从过去经验 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如哭泣、愤怒、向他人倾诉等。由于个体 在这三个方面可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相同的事件不一定对每个 人都构成危机。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种类 1.发展性危机。发展性危机是个人在正常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对 急剧的变化或转变所产生的异常反应,如升学危机、性心理危机等。这 些危机是大学生生命中必要和重大的转折点,每一次发展性危机的成功 解决都是大学生走向成熟和完善的阶梯。
2.境遇性危机。境遇生危机是指突如其来、无法预料和难以控制 的心理危机,如交通事故、人质事件、突然的绝症或死亡、被人强暴、 自然灾害等。
3.存在性危机。存在性危机是指一些人生中的重要事件出现问 题,而导致的个人内心的冲突和焦虑,是伴随重要的人生目的、人生责 任和未来发展等内部压力的冲突和焦虑的危机。
(三)心理危机的主要原因:
第一,精神疾病是导致大学生心理危机和自杀的重要因素;
第二,人格成长中的挫折与早期经验不良现状;
第三,适应困难、交往障碍与自卑;
第四,学习、择业、就业压力带来的心理烦恼;
第五,情感与性问题带来的心理困扰。
(四)心理危机的特征 1.突发性。危机常常是出人意料、突如其来的,具有不可控制 性。
2.紧急性。危机的出现如同急性疾病的爆发一样具有紧急的特 征,它需要人们去紧急应对。
3.痛苦性。危机在事前事后给人带来的体验都是痛苦的,而且还 可能涉及人尊严的丧失。
4.无助性。危机的降临,常常使人觉得无所适从,而且,危机使 得人们未来的计划受到威胁和破坏。由于心理自助能力差、社会心理支 持系统不完善,危机常常使个体感到无助。
5.危险性。危机之中隐含着危险,这种危险可能影响到人们的正 常生活与交往,严重的还可能危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五)心理危机的结果 第一种是顺利度过危机,并学会了处理危机的方法策略,提高心理 健康水平;
第二种是度过了危机但留下心理创伤,影响今后的社会适应;
第三种是经不住强烈的刺激而自伤自毁;
第四种是未能度过危机而出现严重心理障碍。
1 从宏观方面来说,大学生心理障碍、生理疾患、学习和就业压 力、情感挫折、自我期望值过高、在学习上遇到挫折后产生很大的失落 感和心理落差、经济压力、家庭变故以及周边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会 导致心理危机发生。还有抑郁心理、孤僻性格、自卑心理、抑郁症、精 神分裂等精神疾病,是引起心理危机、导致自杀等极端行为的主要原 因。抑郁心理与孤僻性格往往与人格发展、早期经历不良等因素有关;
自卑心理往往与自身缺陷、自我期望过高过低等因素有关;而抑郁症和 精神分裂是心理问题已经危机化了,并且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极端行 为。
2 从微观方面来看,识别大学生个体心理危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来判断:
(1)心理学认为:情绪是指个体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反应,需要是情 绪的基础。当需要满足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反之,就会产生消 极的情绪体验。良好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不良的情绪体 验是心理发生问题的主要因素。异常情绪包括:抑郁、焦虑、淡漠、躁 狂等。大学生的情绪突然改变、明显不同于往常,出现不良情绪反应, 如: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焦虑不安,无故哭泣、意识范围变窄、忧郁 苦闷、烦恼或喜怒无常、自我评价丧失、自制力减弱等消极情绪时,就 有发生心理危机的可能。恶劣的情绪也是判定个体发生抑郁症的重要临 床表象。
(2)正常的行为活动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之一。当个体大学 生出现行为异常,如:饮食、睡眠出现反常、个人卫生习惯变坏不讲究 修饰、自制力丧失不能调控自我、孤僻独行等非常态行为时,就要注意 是否有心理危机问题了。行为异常也是判定个体发生抑郁症的重要条件 之一。行为变化也 隋绪变化密切相关,不良的情绪必然导致行为的反 常变化。
(3)学习兴趣下降 如上课无故缺席,常迟到早退,成绩陡然下降,根本无法进行正常 的学习和听课。心理学认为,正常、有效、良好的学习能力是个体心理 健康的前提和标准。当个体在智力正常的情况下突然丧失了学习这一功 能时,就说明是心理状态发生了问题。
(4)丢弃或损坏个人平时十分喜爱的物品这也是十分典型的识别根 据。如果个体大学生不能正常有序的学习和生活,把自己平时很喜欢的 东西随意丢弃或毁坏等,这意味着不正常的心理行为发生了,而且是心 理障碍达到危机的程度时,才会出现的情况。
(5)自杀意图的流露 如谈论自己的死或与死有关的问题,或写下遗嘱之类的东西。有的
甚至已经试图采取过某些手段企图自杀。
心理危机干预就是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者采取明确有效的措施,使 症状得到缓解,使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并获得新的应对技 能,以预防将来心理危机的发生。危机干预的主要目标是降低急性、剧 烈的心理危机和创伤的风险,稳定和减少危机或创伤情境的直接严重后 果,促进个体从危机和创伤事件中恢复或康复,帮助的及时性、迅速性 是其突出特点,有效的行动是危机干预成败的关键。
(一)危机干预的步骤 在大学校园内,当我们发现学生面临心理危机时,可使用心理学家 总结的“六步干预法”进行危机干预:
1.确定问题 危机干预的第一步是从求助者的立场出发,确定和理 解求助者的问题。干预人员使用积极的倾听技术:同感、理解、真诚、 接纳以及尊重。包括使用开放式问题。既注意求助者的语言信息,也注 意其非语言信息。
2.保证求助者安全在危机干预过程中,干预人员应该将保证当事 人安全作为首要目标。这里的安全是指对自我和对他人的生理和心理的 危险性降低到最小的可能性。在干预人员的检查评估、倾听和制订行动 策略的过程中,安全问题都必须给以同等的、足够的关注。
3.给予支持和帮助 危机干预强调与当事人沟通和交流,通过语 言、语调和躯体语言让求助者认识到危机干预人员是能够给予其关心帮 助的人,让求助者相信“这里有确实很关心你的人”。
4.提出应对的方式 帮助当事人探索可以利用的替代解决方法,促 使当事人积极地搜索可以获得的环境支持、可资利用的应付方式,启发 其思维方式。当事人知道有哪些人现在或过去能关心自己,有许多可变 通的应对方式可供选择。
5.制订行动计划 帮助当事人做出现实的短期计划,包括另外的资 源的提供应付方式,确定当事人理解的自愿的行动步骤。计划应该根据 当事人应付能力,着重于切实可行和系统地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计划
的制订应该与当事人合作,让其感到这是他自己的计划。制订计划的关 键在于让求助者感到没有剥夺他们的权力、独立和自尊。
6.得到当事人的承诺 帮助当事人向自己承诺采取确定的、积极的 行动步骤,这些行动步骤必须是当事人自己的,从现实的角度是可以完 成的。如果制订计划完成得较好的话,则得到承诺是比较容易。在结束 危机干预前,危机干预工作者应该从求助者那里得到诚实、直接和适当 的承诺。
除以上六步之外,还应该启动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主要包括:
来自于父母及其他亲人、来自于老师和同学、来自于其他方面如朋友和 社区志愿者的支持等。这种支持不仅包括心理和情感的支持,也包括一 些实质的救助行动。有调查表明,大学生从他人那里获得的社会支持具 有可靠同盟、价值增进、工具生帮助、陪伴支持、情感支持、亲密感和 满意度等调节功能,这些功能对处于危机期的大学生具有重要作用。
(二) 危机干预主要应用技术 1 支持技术。这类技术的应用旨在尽可能地解决危机,使病人的情 绪状态恢复到危机前水平。由于危机开始阶段病人焦虑水平很高,应尽 可能使之减轻,可以应用暗示、保证、疏泄、环境改变、镇静药物等方 法;如果有必要,可考虑短期的住院治疗。
2 干预技术。又称解决问题技术,帮助病人按以下步骤进行思考和 行动,常能取得较好效果:(1)明确存在的问题和困难;(2)提出各种可 供选择的方案;(3)罗列并澄清各种方案的利弊和可行性;(4)选择最可 取的方案;(5)确定方案实施的具体步骤;(6)执行方案;(7)检查方案的 执行结果。在这里临床医务人员的作用在于启发、引导、促进和鼓励, 而不是提供现成的公式。进一步讲,治疗人员在干预的过程中的职能 是:(1)帮助患者正视危机;(2)帮助患者正视可能应对的方法;(3)帮助 患者获得新的信息或知识;(4)可能的话在日常生活中给患者提供帮助;
(5)帮助患者回避一些应激性境遇;(6)避免给予不恰当的保证;(7)敦促
患者接受帮助。
危机干预的倾听技术 危机干预浓缩了一系列治疗技术和策略,要求危机干预工作者比日 常心理咨询或治疗者更加主动、积极和自信。准确和良好的倾听技术是 危机干预者必须具备的能力,实际上有时仅仅倾听就可以有效地帮助所 有的人。为了做到很好地倾听,危机干预工作者必须会全神贯注于求助 者。
有效倾听的重要因素有:
1.要在开始时就用自己的言语向对方真实地说明自己将要做什 么。
2.要让求助者知道,危机干预工作者能够准确地领会其所描述的 事实和情绪体验。
3.要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明确了解自己的情感、内心动机和选择。
4.要帮助求助者了解危机境遇的影响因素。
(一)自杀危险性的评估 危机工作人员应评价自杀求助者三方面的警示信号,即:危险因素、 自杀线索、呼救信号。
1.危险因素;如果当事人无论何时具备了下述的4—5项危险,危 机工作者就有理由认为该当事人正处在自杀的高危时期:(1)求助者有自 杀家族史;(2)求助者曾有自杀未遂史;(3)求助者已经形成一个特别的 自杀计划;(4)求助者的家庭因损失,个人虐待,暴力或遭受性虐待失去 稳定;(5)求助者陷入特别的创伤损失而难以自拔;(6)求助者是精神病 患者;(7)求助者有药物和酒精滥用史;(8)求助者最近有躯体和心理创 伤;(9)求助者有失败的医疗史;(10)求助者独居并与他人失去联系;
(11)求助者有抑郁症,或处于抑郁症的恢复期,或最近因抑郁症住院;
(12)求助者有特别的行为或情绪特征改变,如冷漠、退缩、隔离、易激 怒、恐慌、焦虑或社交、睡眠、饮食、学习、工作习惯的改变;(13)求 助者有严重的绝望或无助感;(14)求助者陷于以前经历过的躯体、心理
或性虐待的情绪中不能自拔;(15)求助者显示一种或多种深刻的情感特 征,如愤怒、攻击性、孤独、内疚、敌意、悲伤或失望。
2.自杀线索;深感矛盾或内心冲突的大多数想自杀的求助者,他 们不仅提供一些自杀线索,而且以某种方式请求帮助。这些线索可能是 言语的,行为的,处于某种状态或综合症的线索。有自杀倾向的大学生 一般具有以下一些特征:遭遇了不能忍受的心理痛苦;心理需求遇到挫 折;为了寻求解决的办法;在情感上感到绝望无助;对自杀的态度通常 是矛盾的;想与别人交流,但找不到与人交流的途径;为了寻找出路和 心灵的解脱。
3 .呼救信号;对于危机工作者来说,值得庆幸的是几乎所有想自杀的 求助者都提供了几种线索或呼救信号。有些线索和寻求帮助的信号易于 识别,但有些是难以识别的。按照施奈德曼以及他的同事所说的,没有 任何人百分之百地想自杀。有强烈死亡愿望的人是非常矛盾的,茫然 的,想抓住生命。他们的情绪和他们的想法是平行的。他们的思维模式 是非逻辑性的,他们只看到两种可能的选择:痛苦或死亡。他们尤其不 能想象自己还能得到幸福,还能走向成功。每一个求助者都具有不同的 特点,对危机工作者来说,无论是否存在强烈的死的愿望或绝望感并伴 随自杀方式,危机干预工作都必须鉴别自杀意念的强度以及自杀危险的 程度。
上面描述的这几个方面的警示信号,可使危机工作者或其他任何与求 助者接近或亲近的人转换成挽救生命的行动。
(二)自杀危机的干预 在校园自杀危机的干预中,教师所起的是危机干预咨询师的作用, 他们对学生自杀危机进行咨询和干预,帮助当事人摆脱自杀的危机。干 预的方法主要是:
1.在为自杀当事人咨询时,咨询老师必须耐心倾听当事人的诉 说,逐步探究哪些抑郁情绪在影响着当事人。咨询老师首先必须排除自 己的焦虑,这样他才可能有耐心引出当事人全部有关的信息。
2.干预工作人员有必要与当事人一起体验他们绝望感、失助感、 无用感、隔离感、沮丧的哀痛和失败感。干预工作人员可能干的最糟糕 的事是对当事人保证说:事情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坏,事情会慢慢地 好起来的,你有充分的理由活下去。尽管从现实角度看,干预人员这么 说没有错。但从当事人的角度来看,这些话说明干预人员并不理解他, 更使他感到隔绝于周围世界。为了有效地帮助当事人,干预人员必须从 当事人看不到丝毫希望的冰冷的眼光出发去体验现实。这就意味着,干 预人员要甘愿并且能够在某些事情中探寻和体会他自己的绝望感和空虚 感。
3.自杀咨询的规则 首先,要弄清楚当事人已考虑或筹划用哪种方法自杀,一般来说方 法越具体,离死期就越近。
其次,劝导当事人多看光明面的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如果当事人 能够在情感上接受光明面,他也不至于陷入今天的境地。
第三,咨询老师应该始终对自杀抱有高度的警惕。因为自杀者大多 是性格高度内向者。他(她)可能并不暴露出任何自杀迹象,但只要他具 有任何一点自杀的可能,就应千方百计引出他的内心自杀动机。
4.自杀干预的原则 五要:(1)保持平静、沉稳,对当事人随之而来的暴风雨般的情绪要有 心理准备;(2)给当事人充分的机会倾诉,以便确定危机类型、诱发事件 及严重程度。不要试图消解自己被当事人引起的沮丧感;(3)必要时询问 客观问题,只要得当,可有镇静作用;(4)要直接面对事情,勿涉及深层 及潜意识原因(这些留待以后);(5)可向社区、医务、法律等机构求援。
十不要:(1)不要对求助者责备或说教;(2)不要批评求助者或对他的 选择、行为提出批评;(3)不要与其讨论自杀的是非对错;(4)不要被求 助者所告诉你的危机已过去的话所误导;(5)不要否定求助者的自杀意 念;(6)不要过急,要保持冷静;(7)不要分析求助者的行为或对其进行 解释;(8)不要让求助者保持自杀的秘密;(9)不要把自杀行为说成是光
荣的、浪漫的、神秘的,以防止别人盲目仿效;(10)不要忘记跟踪观 察。
5.大学心理危机的预防机制 学校可以围绕着五级防护开展工作。
一级防护:学生自我调节(自觉地认识自己、独立地调节各种心理问 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宣传,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二级防护:学生的朋辈互助(有互帮互助意识和能力,通过互帮互助 解决某些心理问题)。指导学生心理协会,培训志愿者开展朋辈互助活 动。
三级防护:辅导员、班主任、教师的工作(有发现学生心理问题,保 护帮助学生解决某些心理问题的能力,能及时推荐某些学生去咨询)。
建立院系心理健康联系人制度,培训心理辅导员,合作开展重点学生工 作。
四级防护:心理咨询中心的工作(负责对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心理 测试、心理训练、心理健康教育等服务)。
五级防护:医院治疗与家庭护理工作(医院能对问题学生心理疾病实 施门诊药物治疗或住院治疗。家庭能协助并配合做好当事人的心理问题 的防护和心理危机的干预工作)。与校医院及校外医疗机构保持紧密联 系。
6.大学生自杀事件后的群体心理危机干预 学生自杀事件发生后,在校园内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自杀事件 的目击者和同学好友伤害更大,因此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者必须尽快对 相关人群进行心理危机干预:(1)个别咨询和干预。咨询师直接与学生交 谈,为学生提供安全场所,让其发泄悲痛、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2) 团体咨询和干预。教师可与学生一起讨论对未来和生命的看法,但不宜 对自杀的学生进行太多的纪念,经验证明,不渲染自杀的戏剧性、浪漫 性、神秘性,有助于防止别人盲目效仿;(3)及时公布事情真相,避免误 传和谣言等失真信息的传播,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无一明确的 界限,正常人在某个时期也会有异常心理活动,精神病人哪怕是最严重 时也有正常心理活动,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心理学家为正确地区分正常心 理和异常心理,制定了不少测验工具和量表,并应用现代化的仪器去处 理数据,使心理测量有了很大进步。但是,由于人的心理活动极其复 杂,简单的量表测得的结果只能是起个参考作用,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 异常及异常的程度,主要还靠认真观察。
〈1〉主客观一致,观察心理活动与外界环境的协调性。一个人正常的 心理及受它支配的情感和行为,应与外界相协调,而不应发生矛盾和冲 突,他们的言谈和举止行为,应该受到正常人的理解。比如说,一个同 学在班级里唱一支一般化的歌曲,可引起大家的掌声,但如果在一个会 议上突然引吭高歌,就会引起人们的惊讶。我们说前者为正常心理,后 者为心理异常,因为和外界环境不协调。
〈2〉知、情、意相统一,观察心理活动与情感和行为的一致性。一个 人的心理活动应与受它支配的情感和行为是一致的,人们常说:人逢喜 事精神爽,闷来肠愁睡多;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都说明 这种一致性。比如一个同学面带笑容地讲述他的不幸遭遇,我们说他对 痛苦的事件缺乏相应的内心体验。知觉、情感、意向不协调,也是一种 异常心理。
〈3〉人格相对稳定,观察心理活动的相对稳定性。一个人受遗传素 质、家庭教育、环境影响,使他们对现实有个比较稳定的态度和习惯的 行为模式,这就是人的性格特点。它相对稳定,如果一个人几年来一直 寡言少语,不明原因突然变得话多而爱交往,给人一种判若两人之感, 这就说明心理异常了。
1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患,病因不清,多起病于青壮年,病 前可有一定的心理、社会因素。临床表现主要是在思维、感知、情感和 行为等方面出现紊乱和不协调,如怀疑有人迫害自已,饭菜里有毒,外
出感到有人跟踪自已,自已的想法被他人洞悉,听到背后有人议论自 已,或有声音时常对自已评头论足等等。
神分裂症的诊断目前仍主要依赖于临床,至今仍未发现有确诊意义 的生物学指标,实验室的检查只能是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因。精神分裂症 的诊断需要病程至少持续存在3个月以上,有社会功能明显受损或缺乏 现实检验能力(自知力丧失——否认自已有精神病),另外,在精神症 状表现上至少有下述二项肯定存在:
1)联想障碍:明显的思维松弛,逻辑倒错,或病理性象征思维,如 讲话缺乏中心内容,对事物叙述不中肯,使人感不易理解,将无关的几 个词併凑起来,赋予特殊意义,他人吐痰是指自己痰迷心窍等。
2)妄想:原发性妄想或内容荒谬离奇,如认为自已的大脑受无线电 波控制,房间里装上窃听器,被人跟踪,周围人都用异样眼光看着自已 等等。
3)情感障碍:不协调,淡漠或倒错,如自言自语,痴笑,喜怒无常 等。
4)幻听:听到有人评论自已的声音或命令、争论性幻听,感到自已 的思维被大声地讲出来等。
5)行为障碍:紧张症状群(木僵),或怪异的愚蠢行为。
6)意志减退:孤独、退缩、生活懒散,不注意个人卫生,数日不理 发、不洗澡等。
7)被动体检:被控制感,思维被洞悉,思维被插入、被撤走或中断 等。
[治疗与预防] 一般主张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主要是使用抗精神病 药(如氯丙嗪、维思通、氟哌啶醇、舒必利等)。需要注意的是长期坚 持服药治疗,辅助一定的心理社会康复训练。
抑郁症——抑郁症是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其环境不相称,可伴有思维 缓慢和运动性抑制,患者表现为自我感觉不良、情绪低落、对外界反应
缓慢、联想迟钝、言语动作减少,甚至发生木僵。患者可伴有自卑、自 责和自罪观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抑郁症的临床表现有如下几点:
1. 抑郁心境。这是抑郁症患者最主要的特征,轻者心情不佳、苦恼、 忧伤,终日唉声叹气;重者情绪低沉、悲观、绝望。
2. 快感缺失。对日常生活的兴趣丧失,对各种娱乐或令人高兴的事体 验不到乐趣。轻者尽量回避社交活动;重者闭门独居、疏远亲友、杜绝 社交。
3. 无明显原因的持续疲劳感。轻者感觉自己身体疲倦,力不从心,生 活和工作丧失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者甚至连吃、喝、个人卫生都不能顾 及。
4. 睡眠障碍。约有70%~80%的抑郁症患者伴有睡眠障碍,患者通常 入睡无困难,但几小时后即醒,故称为清晨失眠症、中途觉醒及末期失 眠症,醒后又处于抑郁心情之中。伴有焦虑症者表现为入睡困难和恶梦 多,还有少数的抑郁症患者睡眠过多,称为"多睡性抑郁"。
5 . 食欲改变。表现为进食减少,体重减轻,重者则终日不思茶饭, 但也有少数患者有食欲增强的现象。
6. 躯体不适,抑郁症患者普遍有躯体不适的表现。患者常检查和治疗 不明原因的疼痛、疲劳、睡眠障碍、喉头及胸部的紧迫感、便秘、消化 不良、肠胃胀气、心悸、气短等病症,但多数对症治疗无效。
7. 自我评价低。轻者有自卑感、无用感、有无价值感;重者把自己说 得一无是处,有强烈的内疚感和自责感,甚至选择自杀作为自我惩罚的 途径。
8. 自杀观念和行为,是抑郁症最危险的行为。患有严重抑郁症的患者 常选择自杀来摆脱自己的痛苦。
9. 其它。老年抑郁症患者还可能有激越、焦虑、性欲低下、记忆力减 退等症状。
我们不妨用上述表现对照检查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然后
作出是否存在心理疾患的判断。如果有持久的心境低落并伴有上述3种 症状,持续两周以上,最好去找心理医生咨询。
注意区分两种情况:
一是区分抑郁性神经症与一般性的抑郁状态。人们平常都可能产生情 绪的抑郁状态,这种一般性的抑郁状态情境性很强,通常会随着情境的 变化而好转或消失;抑郁性神经症的抑郁症状在情境改善后仍不能自 拔。
二是区分抑郁性神经症与抑郁症。两者都有情绪抑郁的临床表现, 但是,抑郁症属于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范畴,是精神病,有躁狂或抑郁的 发作史,有明显的精神运动阻滞,有自罪观念,有妄想和幻觉,自知力 严重缺失;抑郁性神经症属于神经症的范畴,不是精神病,而是神经 症,没有妄想和幻觉,有自知力,能与现实保持正常关系。再有,抑郁 症既然是精神病,就有个患者不承认自己有病的问题;而抑郁性神经症 患者对自己的症状有清晰的自我意识,主动求医。总之,抑郁性神经症 既不能等同于抑郁症,也不能简称为抑郁症。
篇二:我国应急管理心理危机干预的政府推进策略探论
课题题目:初中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和应急机制研究 一、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 确、可操作,限 3000 字左右(可加页)。
中学生处在青春期,既要面对来自生理、心理、环境的重大变化,又要承受更多的来自于 学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容易产生各种问题。近三年来,学生因为心理危机而造成的恶 性案例不绝于耳。学生这一群体在承受着社会变革所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外,还感受着成长 期特定的心理困扰。目前至少有 16%的青少年学生存在程度不等的心理障碍问题,人数比例 呈上升趋势。
此外,发生在学校领域的心理危机往往更具有传染性,很容易带来整个校园的混乱。学生 心理危机已成为一个必须关注的紧迫问题,学校要建立一整套应急机制,以防突发事故的发 生。研究青少年学生面临的压力状况,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处理与心理压力有关的问题,这对 于促进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了解中学生心理危机的诱因;
2、建立中学生群体、个体心理危机的一般应对方式和常规求助模式, 3、制定应对中学生心理危机的早期干预策略;
4、建立中学生群体、个体心理危机负面后果的应急干预机制;
5、构建中学生心里危机干预效果的评估系统。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中学生心理压力基本状况研究。
2、中学生心理压力源、心理危机诱因及其结构调查研究。
3、中学生心理危机表现形式、特征、成因及隐性和显性危害的个案研究。
4、中学生应对心理压力方式、差异及干预情报的收集与分析。
5、教育行政、教师辅导、家长关心、社会救助和学生自省等不同层面,对学生心理危机 预防、干预内容、原则、策略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思路和方法:
研究思路 1.从班主任工作入手,加强全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之渗透在各科教育教学活动中。
让学生以正确的心态接受心理教育。
2.通过网络实行个别化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危机应对能力。
3.利用活动课、讲座,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渗入游戏、活动中,侧重于心理品质的行 为训练。
4.借助网上心理咨询区、网上自助、网上家长心理学校等方式,健全学校、家庭和社 会相互协作的心理教育网络。
5.利用黑板报、校刊专栏、主题班会等形式宣传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帮助学生掌 握一般的心理危机解决方法。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运用文献研究法收集、整理和应用现今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 形成课题研究成果。
2、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访谈、观察、电子表格自测等方式对学生心里危机现状进行 了解,对事实进行考察对材料进行收集、分析。
3、观察法
通过观察学生的活动表现,了解存在的问题;个案观察,归类总结后,将掌握比较详实的 感性材料,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
4、对比法 分类建立基础档案,定期分析其表现。对比个体学生的前后表现,对比同类学生的不同反 应,通过各类活动对比学生的行为,以及通过教育者实施干预前后或不同学生发生的变化,得 出准确的结论,优选、调整、运用更加科学的干预措施。
5、个案分析法 通过对学生个性心理的观察、监控、研究、矫正,调整学生的健康心理状态 。于个性 中寻求共性,于特殊中总结一般,为课题的研究提供典型的事实例证。
6、经验总结法 对课题研究中一些成功的经验积累总结,对有效的心理干预和应急机制进行总结。
(四)、本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6 年 3 月——2016 年 4 月) 1、做好课题的调查摸底工作,了解中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成因、危害及目前预防、 干预的措施,为研究做准备。
2、召开课题组成员工作会,研究、讨论、修改课题设计方案,确定可操作性的实验方 案与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6 年 5 月——2016 年 11 月) 1、通过实验法、个案分析、行动研究法等方法,剖析危机的成因、表现、危害,提出 干预的原则和策略,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不断修正、丰富和完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形成基本操作系统。通过查阅资料、访问专家,论证课题研究内容的科学性,明确课题研究 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搞好本课题的查新工作,了解当前国内外本课题研究的新成果,为研究 积累理论材料。
2、组织有关专家对本课题提出的实施方案、计划进行可行性论证,修改、完善课题设 计。
第三阶段——总结推广阶段(2016 年 12 月——2017 年 4 月) 1、及时总结实验与研究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实验成果,分析出现的问题与偏差,按目 标及时修改实验方案,完善实验设计。
2、撰写研究报告、总结材料。
3、采取边研究、边总结、边出成果的研究策略,并申请结题。
(五)、本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预期实践成果:
1、建立防范中学生心理危机的组织网络体系. 2、 形成中学生心理危机教育干预的基本模式 3、构建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基本操作策略 预期理论成果:
1、研究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 2、论文:《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初探》、《中学生厌学原因分析及策略》、《初 中学生心理危机现状及对策》 3、校本教材:《感恩励志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阳光心语》 4、教育案例:《我的教育故事》、《学生心理咨询札记》 5、专题讲座教材: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视频 “教师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教师专题讲座 “做学生信赖的教师”主题演讲
(六)、本课题研究分工 姓名:
负责各阶段课题任务分配、资料收集。
姓名:
依据调查表,撰写调查报告。
姓名:
依据调查表,撰写调查报告。
姓名:
具体负责问卷调查,开展个案研究。
姓名:
具体负责问卷调查,开展个案研究。
姓名:
具体负责问卷调查,开展个案研究。
(七)、本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1、组长 XXX:
中学政教处主任,中学一级教师。
2、成员 XXX 中学一级教师 从事中学思想品德学科教学 XXX 中学二级教师 从事中学思想品德、历史学科教学 XX 中学二级教师 从事中学数学学科教学 XX 中学二级教师 从事中学思想品德、历史学科教学 XXX 中学二级教师 从事中学思想品德、历史学科教学
篇三:我国应急管理心理危机干预的政府推进策略探论
哺乳期或闭经妇女在排除早孕后再行手术术前准备解除手术顾虑详细询问病史行全身及妇科检查必要时作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准备腹部及会阴皮肤
《输卵管绝育术》PPT课 件
任务二十九 输卵管绝育术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够对在妇产科工作岗位上完成输卵 管绝育术。
知识目标:明确输卵管绝育术的手术步骤,知道 输卵管绝育术的适应症、禁忌症、手 术条件与时间、及术后注意事项。
态度目标: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学会关心尊重 患者,为患者保守医密,检查操作动 作轻柔、流畅。
输卵管结扎术是采用手术方法将输卵管的通 道阻断,使精子和卵子不能相遇结合,从而 达到永久性不孕的目的。
经腹输卵管结扎术
经腹腔镜输卵管绝 育术
【适应证】 • 1.已婚妇女,自愿要求做绝育手术而无禁忌
证者。
• 2.因病不宜再妊娠者。
•【禁忌证】 1.24小时内两次体温在37.5℃或以上者。
2.各种疾病的急性期。
3.有感染者,如皮肤感染、盆腔炎等。
4.严重的神经官能症。
【手术时间】
非孕妇女在月经干净后3~7日;人工流产或 分娩后,宜在48小时内手术;哺乳期或闭经妇女, 在排除早孕后再行手术
【术前准备】
解除手术顾虑,详细询问病史,行全身及妇 科检查,必要时作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 准备腹部及会阴皮肤。
【手术步骤】 受术者排空膀胱后取平卧位,常规消毒腹部皮
肤,切口处作局部浸润麻醉。
• 1.切口位置 耻骨联合上3~4cm作纵切口或横切
口,长约2cm。
• 2.寻找输卵管
(1) 钳取法 (2) 钩取法 (3) 指板法 • 3.结扎输卵管 目前多采用抽心包埋法。
【并发症的防治】 • 1.近期并发症
(1)感染 (2) 脏器损伤 (3)出血及血肿 • 2.远期并发症
(1) 月经异常 (2)肠粘连
再见!
结束
篇四:我国应急管理心理危机干预的政府推进策略探论
大学生焦虑心理的成因及其应对方式分析
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 的焦点。本文主要探讨当前影响大学生焦虑的一些因素并提出相 应的对策,帮助大学生正确地从焦虑中走出,健康地学习和生活。
并且可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 焦虑 形成原因 应对方式
随着城市化进程步伐不断加快,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竞 争越来越激烈,个人在社会情境中所感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焦虑 心理越来越增加,它不但影响个人的成败,同时也关系于个人的 行为适应与心理健康,使我们不得不特别重视与研究这个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愈来愈引起社会的广泛关 注与重视,在一定比例上的高校都有过大学生自杀事件。大学生 心理健康与否,不仅影响着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与成才,而且关 系着国家的前途与未来,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研究大 学生心理健康中存在的焦虑问题,探索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原因, 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助于提高心理活动效率,提高心理健 康水平,使他们全面、充实、和谐、主动地发展,成为一个重要 的课题。
一、大学生焦虑的形成原因
-1-
(一)适应困难。因生活和学习适应困难而产生焦虑,这 是大学生中比较常见的情况。大学生远离家乡和亲朋好友,异地 求学读书,失去了父母亲友的直接呵护和疼爱,原来的依赖心理 一下子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另一方面,大学生还面临着一种对当 地文化适应的问题,尤其是来自异地的学生。学习上的不适应也 是促使焦虑产生的又一原因。学习内容上,老师课堂上讲的不多, 课下自己要自学的内容很多,大学生无所适从;时间支配上,学 校除了一天安排的几节课,其余时间有学生支配,而一直习惯与 被老师安排的大学生,不会支配自己的时间;学习方法上,习惯 于被动学习方式,从而导致心理焦虑,并伴随各种紧张症状,尤 其会出现特定的考试焦虑现象。
(二)大众传媒和社会舆论的负面影响。近年来出现的北 大才子卖猪肉事件,广州数千名大学生争抢卖猪肉工作事件等, 在社会上尤其是在农村普遍出现了关于大学生卖猪肉的各种负 面舆论, 造成很多人认为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如“读大学没 用”等舆论。严重伤害了大学生的心灵,使他们产生自卑的心理, 认为自己无用、无能、对不起父母。这种焦虑普遍存在大学生的 心里。而舆论导向过多、过频的转向,甚至前后矛盾,则更使得 大学生不知所措,增加其焦虑心理的发生。
(三)人际关系失调。人际关系失调是大学生心理焦虑的 一个重要原因。在心理学上,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相互交往中,
-2-
彼此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种距离。人际关系反映了交往双方寻求 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人际交往是大学生生活的基本内容 之一,大学一年级新生由于刚进入大学,初入新环境,远离亲人、 家乡,不免有孤独、失落感。特别是独生子女,从未离开过父母。
还有的大学生在与同学的交往过程中由于对周围的人或事敏感 多疑,往往担心自己不能处理好与他们的关系,担心别人会嘲笑 自己,担心与别人产生矛盾隔阂等心理状态。还有一些大学生自 尊心太强和自私自利等不被周围同学认可接纳,时间一久就会和 周围的人产生冷漠以致相互猜忌等等,造成人际交往场合被动、 孤立境地。结果一遇到新的交往环境便感到紧张焦虑。
(四)择业压力。当前,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制度改革的 深化,就业竞争压力增大,市场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提高,就业 问题成为大学生们担心的首要问题。择业时,冷门专业的学生为 能否找到工作而焦虑。热门专业的学生又为能留在城市还是回家 乡而焦虑,再加上近几年高校不断扩招,难找到工作已成为大学 生们面临的事实。现实与理想之间存在很大的分歧,强烈的期望 带来的往往是更强烈的失望。面对这些很多人感到无所适从、不 知所措,产生危机感、迷茫感,甚至是恐惧感。
(五)大学生恋爱问题。由于大学生已进入恋爱年龄,他 们对爱情有着美好的向往和热烈的追求,有着强烈的与异性交往 的要求,因此恋爱中出现的许多心理问题也常困扰着大学生们并
-3-
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如在大学校园中,一些大学生因找不到 恋爱对象而孤独,一些大学生一厢情愿而陷入单相思,还有一些 大学生面临几个追求者难以取舍,甚至一些大学生因失恋而痛不 欲生,荒废学业等。由于恋爱心理上的不成熟使他们很容易产生 焦虑感。
二、大学生焦虑的特点 焦虑的特点是患者在缺乏充分的事实根据和客观因素的情 况下,对其自身的健康或其他问题感到忧虑不安,紧张恐惧,顾 虑重重,犹如大祸临头,惶惶不可终日,即使多方面劝解也不容 易消除其焦虑。常常伴可能伴随出汗、憋气、心悸、出汗、颤抖、 尿频、心跳加快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严重的急性焦虑发作, 称惊恐发作,患者常常有濒死感、失控感,伴有呼吸困难、心跳 加快、尿频、尿急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惊恐发作一般持 续几分钟到半小时左右,焦虑和惊恐发作多见于焦虑症、惊恐障 碍。
三、大学生焦虑的应对方式 据报道大约有 10%-40%的大学生心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 适, 其中焦虑情绪发生率较高。尽管适度的焦虑在某种生活场 景中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持续严重的焦虑却会导致机体免疫 机能降低、内分泌调节紊乱,从而损害健康。被焦虑所困的大学
-4-
生轻者抑郁自闭、社会交际能力差, 重者会自杀。焦虑不仅影 响到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还严重影响了社会的进步。
(一)大力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咨询工作。心理健 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 正确认识自我,培养健全的人格,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 力,提高心理健康素质,对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 的心理辅导,使之尽快摆脱困惑恢复健康状态。在校园内开展必 修课和选修课并在此基础上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 康教育讲座,同时以大学生心理协会等相关社团为平台开展多种 形式的心理健康宣传与教育实践活动。可以定期开展以心理健康 教育为主题的讲座,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创办有关心理 健康教育的杂志及校内期刊,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宣传心理健康活 动。高校应在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落实心理 咨询工作,应对学校心理咨询投入一定的经费和场所支持,健全 心理咨询队伍,从多渠道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就业指导教育。做好大学 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可以开设一些职业生涯规划的讲座,利用 校园多媒体平台向大学生宣传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同时作为大 学生自己也要调整择业的价值取向,要对当前形势有个清醒的认 识,勇于拼搏、自强不息,勇敢参与竞争接受挑战,并在实践中 磨砺自己,要克服畏难心态,敢于创业,超越自卑的心态。从实
-5-
际出发,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之上制定切实可行的符合自己实 情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进行有效的人际关系教育。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 消除焦虑的重要手段。在当前大学校园内很多大学生焦虑的原因 还包括人际关系处理不当造成的,因此要对他们进行有效的人际 关系教育。作为大学生自己首先要主动而热情的待人,一个面带 微笑的人很容易被他人接纳,要热情待人还要从心里对他人感兴 趣真心喜欢他人,要真诚地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能设身处地地替 别人着想,能在别人需要帮助之时及时主动地伸出援助之手。其 次要把每个人都看成重要的人,在交往中不要习惯于通过挑别人 的毛病和漏洞来显示自己的聪明,同学之间常有争论,所以要正 确处理好争论,要学会发现和赞赏别人的优点。最后,要掌握一 定的人际交往艺术,在交往中重视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学会表 达、善于聆听,培养良好的交往品质。
(四)培养大学生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根据大学生的 需要对他们进行不同程度的挫折教育。首先,在认识和对待挫折 时大学生应对挫折进行正确的归因。面对挫折时大学生应该认识 到挫折的产生有时是内因,有时是外因,但更多时候是内外因两 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因此在遇到挫折时要避免归因的片面性。其 次,大学生要正确认识挫折,挫折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但挫 折并不总是坏的,挫折可以增强我们的意志力。最后,也要合理
-6-
定位,适当调节个人的抱负水平,大学生都有对未来工作和感情 生活的向往,但有些想法往往不切合实际,目标定得过高但又不 具备实现目标的实力和条件,一次达不到目标时就会产生挫折感 进而产生焦虑。
总之,减轻大学生的心理焦虑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全 社会和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协同努力,而大学生加强自身心理健康 教育提高心理自我调节能力是其中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林英,陈会昌.大学生自我表露与人格特征孤独心理健 康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蒋益琴,丁雪梅.毕业班大学生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杭州师范学院报. [3]范瑞泉,陈维清.大学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抑郁和焦 虑情绪的关系.中国学校卫生. [4]申小莹,刘晓瑞,董雪.西安某高校大学生焦虑状况的调查 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5]樊富珉,李伟.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青年研究. [6]林榕发.大学生焦虑心理及其对策.南平师专学报.
-7-
篇五:我国应急管理心理危机干预的政府推进策略探论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策略
(一)心理危机的含义
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事件如亲人亡故、突发威胁生命的疾病、灾难等,个体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常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某一事件是否会成为危机,有三个影响因素:
第一,个体对事件发生的意义以及事件对自己将来的影响的评价;
第二,个体是否拥有一个能够为自己提供帮助的社会支持系统;
第三,个体是否获得有效的应对机制,也就是个体能否从过去经验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如哭泣、愤怒、向他人倾诉等。由于个体在这三个方面可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相同的事件不一定对每个人都构成危机。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种类
1.发展性危机。发展性危机是个人在正常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对急剧的变化或转变所产生的异常反应,如升学危机、性心理危机等。这些危机是大学生生命中必要和重大的转折点,每一次发展性危机的成功解决都是大学生走向成熟和完善的阶梯。
2.境遇性危机。境遇生危机是指突如其来、无法预料和难以控制的心理危机,如交通事故、人质事件、突然的绝症或死亡、被人强暴、自然灾害等。
3.存在性危机。存在性危机是指一些人生中的重要事件出现问题,而导致的个人内心的冲突和焦虑,是伴随重要的人生目的、人生责任和未来发展等内部压力的冲突和焦虑的危机。
(三)心理危机的主要原因:
第一,精神疾病是导致大学生心理危机和自杀的重要因素;
第二,人格成长中的挫折与早期经验不良现状;
第三,适应困难、交往障碍与自卑;
第四,学习、择业、就业压力带来的心理烦恼;
第五,情感与性问题带来的心理困扰。
(四)心理危机的特征
1.突发性。危机常常是出人意料、突如其来的,具有不可控制性。
2.紧急性。危机的出现如同急性疾病的爆发一样具有紧急的特征,它需要人们去紧急应对。
3.痛苦性。危机在事前事后给人带来的体验都是痛苦的,而且还可能涉及人尊严的丧失。
4.无助性。危机的降临,常常使人觉得无所适从,而且,危机使得人们未来的计划受到威胁和破坏。由于心理自助能力差、社会心理支持系统不完善,危机常常使个体感到无助。
5.危险性。危机之中隐含着危险,这种危险可能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与交往,严重的还可能危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五)心理危机的结果
第一种是顺利度过危机,并学会了处理危机的方法策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第二种是度过了危机但留下心理创伤,影响今后的社会适应;
第三种是经不住强烈的刺激而自伤自毁;
第四种是未能度过危机而出现严重心理障碍。
1 从宏观方面来说,大学生心理障碍、生理疾患、学习和就业压力、情感挫折、自我期望值过高、在学习上遇到挫折后产生很大的失落感和心理落差、经济压力、家庭变故以及周边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会导致心理危机发生。还有抑郁心理、孤僻性格、自卑心理、抑郁症、精神分裂等精神疾病,是引起心理危机、导致自杀等极端行为的主要原因。抑郁心理与孤僻性格往往与人格发展、早期经历不良等因素有关;自卑心理往往与自身缺陷、自我期望过高过低等因素有关;而抑郁症和精神分裂是心理问题已经危机化了,并且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极端行为。
2 从微观方面来看,识别大学生个体心理危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
(1)心理学认为:情绪是指个体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反应,需要是情绪的基础。当需要满足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反之,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良好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不良的情绪体验是心理发生问题的主要因素。异常情绪包括:抑郁、焦虑、淡漠、躁狂等。大学生的情绪突然改变、明显不同于往常,出现不良情绪反应,如: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焦虑不安,无故哭泣、意识范围变窄、忧郁苦闷、烦恼或喜怒无常、自我评价丧失、自制力减弱
等消极情绪时,就有发生心理危机的可能。恶劣的情绪也是判定个体发生抑郁症的重要临床表象。
(2)正常的行为活动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之一。当个体大学生出现行为异常,如:饮食、睡眠出现反常、个人卫生习惯变坏不讲究修饰、自制力丧失不能调控自我、孤僻独行等非常态行为时,就要注意是否有心理危机问题了。行为异常也是判定个体发生抑郁症的重要条件之一。行为变化也隋绪变化密切相关,不良的情绪必然导致行为的反常变化。
(3)学习兴趣下降
如上课无故缺席,常迟到早退,成绩陡然下降,根本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和听课。心理学认为,正常、有效、良好的学习能力是个体心理健康的前提和标准。当个体在智力正常的情况下突然丧失了学习这一功能时,就说明是心理状态发生了问题。
(4)丢弃或损坏个人平时十分喜爱的物品这也是十分典型的识别根据。如果个体大学生不能正常有序的学习和生活,把自己平时很喜欢的东西随意丢弃或毁坏等,这意味着不正常的心理行为发生了,而且是心理障碍达到危机的程度时,才会出现的情况。
(5)自杀意图的流露
如谈论自己的死或与死有关的问题,或写下遗嘱之类的东西。有的甚至已经试图采取过某些手段企图自杀。
心理危机干预就是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者采取明确有效的措施,使症状得到缓解,使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并获得新的应对技能,以预防将来心理危机的发生。危机干预的主要目标是降低急性、剧烈的心理危机和创伤的风险,稳定和减少危机或创伤情境的直接严重后果,促进个体从危机和创伤事件中恢复或康复,帮助的及时性、迅速性是其突出特点,有效的行动是危机干预成败的关键。
(一)危机干预的步骤
在大学校园内,当我们发现学生面临心理危机时,可使用心理学家总结的“六步干预法”进行危机干预:
1.确定问题危机干预的第一步是从求助者的立场出发,确定和理解求助者的问题。干预人员使用积极的倾听技术:同感、理解、真诚、接纳以及尊重。包括使用开放式问题。既注意求助者的语言信息,也注意其非语言信息。
2.保证求助者安全在危机干预过程中,干预人员应该将保证当事人安全作为首要目标。这里的安全是指对自我和对他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危险性降低到最小的可能性。在干预人员的检查评估、倾听和制订行动策略的过程中,安全问题都必须给以同等的、足够的关注。
3.给予支持和帮助危机干预强调与当事人沟通和交流,通过语言、语调和躯体语言让求助者认识到危机干预人员是能够给予其关心帮助的人,让求助者相信“这里有确实很关心你的人”。
4.提出应对的方式帮助当事人探索可以利用的替代解决方法,促使当事人积极地搜索可以获得的环境支持、可资利用的应付方式,启发其思维方式。当事人知道有哪些人现在或过去能关心自己,有许多可变通的应对方式可供选择。
5.制订行动计划帮助当事人做出现实的短期计划,包括另外的资源的提供应付方式,确定当事人理解的自愿的行动步骤。计划应该根据当事人应付能力,着重于切实可行和系统地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计划的制订应该与当事人合作,让其感到这是他自己的计划。制订计划的关键在于让求助者感到没有剥夺他们的权力、独立和自尊。
6.得到当事人的承诺帮助当事人向自己承诺采取确定的、积极的行动步骤,这些行动步骤必须是当事人自己的,从现实的角度是可以完成的。如果制订计划完成得较好的话,则得到承诺是比较容易。在结束危机干预前,危机干预工作者应该从求助者那里得到诚实、直接和适当的承诺。
除以上六步之外,还应该启动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主要包括:来自于父母及其他亲人、来自于老师和同学、来自于其他方面如朋友和社区志愿者的支持等。这种支持不仅包括心理和情感的支持,也包括一些实质的救助行动。有调查表明,大学生从他人那里获得的社会支持具有可靠同盟、价值增进、工具生帮助、陪伴支持、情感支持、亲密感和满意度等调节功能,这些功能对处于危机期的大学生具有重要作用。
(二) 危机干预主要应用技术
1 支持技术。这类技术的应用旨在尽可能地解决危机,使病人的情绪状态恢复到危机前水平。由于危机开始阶段病人焦虑水平很高,应尽可能使之减轻,可以应用暗示、保证、疏泄、环境改变、镇静药物等方法;如果有必要,可考虑短期的住院治疗。
2 干预技术。又称解决问题技术,帮助病人按以下步骤进行思考和行动,常能取得较好效果:(1)明确存在的问题和困难;(2)提出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3)罗列并澄清各种方案的利弊和可行性;(4)选择最可取的方案;(5)确定方案实施的具体步骤;(6)执行方案;(7)检查方案的执行结果。在这里临床医务人员的作用在于启发、引导、促进和鼓励,而不是提供现成的公式。进一步讲,治疗人员在干预的过程中的职能是:(1)帮助患者正视危机;(2)帮助患者正视可能应对的方法;(3)帮助患者获得新的信息或知识;(4)可能的话在日常生活中给患者提供帮助;(5)帮助患者回避一些应激性境遇;(6)避免给予不恰当的保证;(7)敦促患者接受帮助。
危机干预的倾听技术
危机干预浓缩了一系列治疗技术和策略,要求危机干预工作者比日常心理咨询或治疗者更加主动、积极和自信。准确和良好的倾听技术是危机干预者必须具备的能力,实际上有时仅仅倾听就可以有效地帮助所有的人。为了做到很好地倾听,危机干预工作者必须会全神贯注于求助者。
有效倾听的重要因素有:
1.要在开始时就用自己的言语向对方真实地说明自己将要做什么。
2.要让求助者知道,危机干预工作者能够准确地领会其所描述的事实和情绪体验。
3.要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明确了解自己的情感、内心动机和选择。
4.要帮助求助者了解危机境遇的影响因素。
(一)自杀危险性的评估
危机工作人员应评价自杀求助者三方面的警示信号,即:危险因素、自杀线索、呼救信号。
1.危险因素;如果当事人无论何时具备了下述的4—5项危险,危机工作者就有理由认为该当事人正处在自杀的高危时期:(1)求助者有自杀家族史;(2)求助者曾有自杀未遂史;(3)求助者已经形成一个特别的自杀计划;(4)求助者的家庭因损失,个人虐待,暴力或遭受性虐待失去稳定;(5)求助者陷入特别的创伤损失而难以自拔;(6)求助者是精神病患者;(7)求助者有药物和酒精滥用史;(8)求助者最近有躯体和心理创伤;(9)求助者有失败的医疗史;(10)求助者独居并与他人失去联系;(11)求助者有抑郁症,或处于抑郁症的恢复期,或最近因抑郁症住院;(12)求助者有特别的行为或情绪特征改变,如冷漠、退缩、隔离、易激怒、恐慌、焦虑或社交、睡眠、饮食、学习、工作习惯的改变;(13)求助者有严重的绝望或无助感;(14)求助者陷于以前经历过的躯体、心理或性虐待的情绪中不能自拔;(15)求助者显示一种或多种深刻的情感特征,如愤怒、攻击性、孤独、内疚、敌意、悲伤或失望。
2.自杀线索;深感矛盾或内心冲突的大多数想自杀的求助者,他们不仅提供一些自杀线索,而且以某种方式请求帮助。这些线索可能是言语的,行为的,处于某种状态或综合症的线索。有自杀倾向的大学生一般具有以下一些特征:遭遇了不能忍受的心理痛苦;心理需求遇到挫折;为了寻求解决的办法;在情感上感到绝望无助;对自杀的态度通常是矛盾的;想与别人交流,但找不到与人交流的途径;为了寻找出路和心灵的解脱。
3 .呼救信号;对于危机工作者来说,值得庆幸的是几乎所有想自杀的求助者都提供了几种线索或呼救信号。有些线索和寻求帮助的信号易于识别,但有些是难以识别的。按照施奈德曼以及他的同事所说的,没有任何人百分之百地想自杀。有强烈死亡愿望的人是非常矛盾的,茫然的,想抓住生命。他们的情绪和他们的想法是平行的。他们的思维模式是非逻辑性的,他们只看到两种可能的选择:痛苦或死亡。他们尤其不能想象自己还能得到幸福,还能走向成功。每一个求助者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对危机工作者来说,无论是否存在强烈的死的愿望或绝望感并伴随自杀方式,危机干预工作都必须鉴别自杀意念的强度以及自杀危险的程度。
上面描述的这几个方面的警示信号,可使危机工作者或其他任何与求助者接近或亲近的人转换成挽救生命的行动。
(二)自杀危机的干预
在校园自杀危机的干预中,教师所起的是危机干预咨询师的作用,他们对学生自杀危机进行咨询和干预,帮助当事人摆脱自杀的危机。干预的方法主要是:
1.在为自杀当事人咨询时,咨询老师必须耐心倾听当事人的诉说,逐步探究哪些抑郁情绪在影响着当事人。咨询老师首先必须排除自己的焦虑,这样他才可能有耐心引出当事人全部有关的信息。
2.干预工作人员有必要与当事人一起体验他们绝望感、失助感、无用感、隔离感、沮丧的哀痛和失败感。干预工作人员可能干的最糟糕的事是对当事人保证说:事情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坏,事情会慢慢地好起来的,你有充分的理由活下去。尽管从现实角度看,干预人员这么说没有错。但从当事人的角度来看,这些话说明干预人员并不理解他,更使他感到隔绝于周围世界。为了有效地帮助当事人,干预人员必须从当事人看不到丝毫希望的冰冷的眼光出发去体验现实。这就意味着,干预人员要甘愿并且能够在某些事情中探寻和体会他自己的绝望感和空虚感。
3.自杀咨询的规则
首先,要弄清楚当事人已考虑或筹划用哪种方法自杀,一般来说方法越具体,离死期就越近。
其次,劝导当事人多看光明面的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如果当事人能够在情感上接受光明面,他也不至于陷入今天的境地。
第三,咨询老师应该始终对自杀抱有高度的警惕。因为自杀者大多是性格高度内向者。他(她)可能并不暴露出任何自杀迹象,但只要他具有任何一点自杀的可能,就应千方百计引出他的内心自杀动机。
4.自杀干预的原则
五要:(1)保持平静、沉稳,对当事人随之而来的暴风雨般的情绪要有心理准备;(2)给当事人充分的机会倾诉,以便确定危机类型、诱发事件及严重程度。不要试图消解自己被当事人引起的沮丧感;(3)必要时询问客观问题,只要得当,可有镇静作用;(4)要直接面对事情,勿涉及深层及潜意识原因(这些留待以后);
(5)可向社区、医务、法律等机构求援。
十不要:(1)不要对求助者责备或说教;(2)不要批评求助者或对他的选择、
行为提出批评;(3)不要与其讨论自杀的是非对错;(4)不要被求助者所告诉你的危机已过去的话所误导;(5)不要否定求助者的自杀意念;(6)不要过急,要保持冷静;(7)不要分析求助者的行为或对其进行解释;(8)不要让求助者保持自杀的秘密;(9)不要把自杀行为说成是光荣的、浪漫的、神秘的,以防止别人盲目仿效;(10)不要忘记跟踪观察。
5.大学心理危机的预防机制
学校可以围绕着五级防护开展工作。
一级防护:学生自我调节(自觉地认识自己、独立地调节各种心理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宣传,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二级防护:学生的朋辈互助(有互帮互助意识和能力,通过互帮互助解决某些心理问题)。指导学生心理协会,培训志愿者开展朋辈互助活动。
三级防护:辅导员、班主任、教师的工作(有发现学生心理问题,保护帮助学生解决某些心理问题的能力,能及时推荐某些学生去咨询)。建立院系心理健康联系人制度,培训心理辅导员,合作开展重点学生工作。
四级防护:心理咨询中心的工作(负责对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测试、心理训练、心理健康教育等服务)。
五级防护:医院治疗与家庭护理工作(医院能对问题学生心理疾病实施门诊药物治疗或住院治疗。家庭能协助并配合做好当事人的心理问题的防护和心理危机的干预工作)。与校医院及校外医疗机构保持紧密联系。
6.大学生自杀事件后的群体心理危机干预
学生自杀事件发生后,在校园内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自杀事件的目击者和同学好友伤害更大,因此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者必须尽快对相关人群进行心理危机干预:(1)个别咨询和干预。咨询师直接与学生交谈,为学生提供安全场所,让其发泄悲痛、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2)团体咨询和干预。教师可与学生一起讨论对未来和生命的看法,但不宜对自杀的学生进行太多的纪念,经验证明,不渲染自杀的戏剧性、浪漫性、神秘性,有助于防止别人盲目效仿;(3)及时公布事情真相,避免误传和谣言等失真信息的传播,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无一明确的界限,正常人在某个时期也会有异常心理活动,精神病人哪怕是最严重时也有正常心理
活动,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心理学家为正确地区分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制定了不少测验工具和量表,并应用现代化的仪器去处理数据,使心理测量有了很大进步。但是,由于人的心理活动极其复杂,简单的量表测得的结果只能是起个参考作用,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异常及异常的程度,主要还靠认真观察。
〈1〉主客观一致,观察心理活动与外界环境的协调性。一个人正常的心理及受它支配的情感和行为,应与外界相协调,而不应发生矛盾和冲突,他们的言谈和举止行为,应该受到正常人的理解。比如说,一个同学在班级里唱一支一般化的歌曲,可引起大家的掌声,但如果在一个会议上突然引吭高歌,就会引起人们的惊讶。我们说前者为正常心理,后者为心理异常,因为和外界环境不协调。〈2〉知、情、意相统一,观察心理活动与情感和行为的一致性。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应与受它支配的情感和行为是一致的,人们常说:人逢喜事精神爽,闷来肠愁睡多;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都说明这种一致性。比如一个同学面带笑容地讲述他的不幸遭遇,我们说他对痛苦的事件缺乏相应的内心体验。知觉、情感、意向不协调,也是一种异常心理。
〈3〉人格相对稳定,观察心理活动的相对稳定性。一个人受遗传素质、家庭教育、环境影响,使他们对现实有个比较稳定的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模式,这就是人的性格特点。它相对稳定,如果一个人几年来一直寡言少语,不明原因突然变得话多而爱交往,给人一种判若两人之感,这就说明心理异常了。
1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患,病因不清,多起病于青壮年,病前可有一定的心理、社会因素。临床表现主要是在思维、感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出现紊乱和不协调,如怀疑有人迫害自已,饭菜里有毒,外出感到有人跟踪自已,自已的想法被他人洞悉,听到背后有人议论自已,或有声音时常对自已评头论足等等。
神分裂症的诊断目前仍主要依赖于临床,至今仍未发现有确诊意义的生物学指标,实验室的检查只能是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因。精神分裂症的诊断需要病程至少持续存在3个月以上,有社会功能明显受损或缺乏现实检验能力(自知力丧失——否认自已有精神病),另外,在精神症状表现上至少有下述二项肯定存在:
1)联想障碍:明显的思维松弛,逻辑倒错,或病理性象征思维,如讲话缺
乏中心内容,对事物叙述不中肯,使人感不易理解,将无关的几个词併凑起来,赋予特殊意义,他人吐痰是指自己痰迷心窍等。
2)妄想:原发性妄想或内容荒谬离奇,如认为自已的大脑受无线电波控制,房间里装上窃听器,被人跟踪,周围人都用异样眼光看着自已等等。
3)情感障碍:不协调,淡漠或倒错,如自言自语,痴笑,喜怒无常等。
4)幻听:听到有人评论自已的声音或命令、争论性幻听,感到自已的思维被大声地讲出来等。
5)行为障碍:紧张症状群(木僵),或怪异的愚蠢行为。
6)意志减退:孤独、退缩、生活懒散,不注意个人卫生,数日不理发、不洗澡等。
7)被动体检:被控制感,思维被洞悉,思维被插入、被撤走或中断等。
[治疗与预防]
一般主张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主要是使用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维思通、氟哌啶醇、舒必利等)。需要注意的是长期坚持服药治疗,辅助一定的心理社会康复训练。
抑郁症——抑郁症是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其环境不相称,可伴有思维缓慢和运动性抑制,患者表现为自我感觉不良、情绪低落、对外界反应缓慢、联想迟钝、言语动作减少,甚至发生木僵。患者可伴有自卑、自责和自罪观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抑郁症的临床表现有如下几点:
1. 抑郁心境。这是抑郁症患者最主要的特征,轻者心情不佳、苦恼、忧伤,终日唉声叹气;重者情绪低沉、悲观、绝望。
2. 快感缺失。对日常生活的兴趣丧失,对各种娱乐或令人高兴的事体验不到乐趣。轻者尽量回避社交活动;重者闭门独居、疏远亲友、杜绝社交。
3. 无明显原因的持续疲劳感。轻者感觉自己身体疲倦,力不从心,生活和工作丧失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者甚至连吃、喝、个人卫生都不能顾及。
4. 睡眠障碍。约有70%~80%的抑郁症患者伴有睡眠障碍,患者通常入睡无困难,但几小时后即醒,故称为清晨失眠症、中途觉醒及末期失眠症,醒后又处于抑郁心情之中。伴有焦虑症者表现为入睡困难和恶梦多,还有少数的抑郁症
. . . .. .
患者睡眠过多,称为"多睡性抑郁"。
5 . 食欲改变。表现为进食减少,体重减轻,重者则终日不思茶饭,但也有少数患者有食欲增强的现象。
6. 躯体不适,抑郁症患者普遍有躯体不适的表现。患者常检查和治疗不明原因的疼痛、疲劳、睡眠障碍、喉头及胸部的紧迫感、便秘、消化不良、肠胃胀气、心悸、气短等病症,但多数对症治疗无效。
7. 自我评价低。轻者有自卑感、无用感、有无价值感;重者把自己说得一无是处,有强烈的内疚感和自责感,甚至选择自杀作为自我惩罚的途径。
8. 自杀观念和行为,是抑郁症最危险的行为。患有严重抑郁症的患者常选择自杀来摆脱自己的痛苦。
9. 其它。老年抑郁症患者还可能有激越、焦虑、性欲低下、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我们不妨用上述表现对照检查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然后作出是否存在心理疾患的判断。如果有持久的心境低落并伴有上述3种症状,持续两周以上,最好去找心理医生咨询。
注意区分两种情况:
一是区分抑郁性神经症与一般性的抑郁状态。人们平常都可能产生情绪的抑郁状态,这种一般性的抑郁状态情境性很强,通常会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好转或消失;抑郁性神经症的抑郁症状在情境改善后仍不能自拔。
二是区分抑郁性神经症与抑郁症。两者都有情绪抑郁的临床表现,但是,抑郁症属于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范畴,是精神病,有躁狂或抑郁的发作史,有明显的精神运动阻滞,有自罪观念,有妄想和幻觉,自知力严重缺失;抑郁性神经症属于神经症的范畴,不是精神病,而是神经症,没有妄想和幻觉,有自知力,能与现实保持正常关系。再有,抑郁症既然是精神病,就有个患者不承认自己有病的问题;而抑郁性神经症患者对自己的症状有清晰的自我意识,主动求医。总之,抑郁性神经症既不能等同于抑郁症,也不能简称为抑郁症。
学习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