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共),供大家参考。
第 1 篇: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的关键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率一度居高不下,国家高 度重视这方面的问题,先后专门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 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 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决 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实施意见。尽管国家重视、专家呼 吁、教育工
诚然,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教育工作中缺乏方法方 式——方式简单、甚而是粗暴,但诸如此类的现象表明,更 多的是未成年人心理和生理上的不成熟,遇事不能明确自己 的角色和所处的地位,不能清楚自己应当承担的各种责任, 严重缺乏责任感。等待事情严重了,才知道后悔和遗憾,流 着伤心和痛苦的泪水求助于父母、老师和社会。
社会的进化速度与我们的教材不成正比,以致造成未成 年人在生理上发育上接近成年人,但内在的心理却非常贫瘠, 不具备正确的道德观,更不要说使之约束自己。因此,心理 健康教育应该走在生理成熟前面,至少应该保持同步。只有 水到了渠才会自然成,否则会是渠成了而无水,使之失去意 义。在未成年人中,有一部分缺乏健康而良好的心理,最怕 他们变成“有才而无德”和“无才又无德”的人,那将会给 社会带来许多不稳定因素、给国家和家庭带来巨大的损失!
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颇多,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 下几个方面:
家庭因素,对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来说,家庭的影响 很大。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不良的家庭环境容易造成家庭 成员的心理行为异常。如胎儿在母体中,母亲没有注重调节 自己的情绪;家庭主要成员不全,父母离异或分居、父母再 婚等等以至家庭关系紧张,家庭情感气氛冷漠,矛盾冲突频 繁;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专制粗暴、强迫压服,或溺爱娇 惯、放任自流;父母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只考虑自己工作 好、生活好和玩得好,缺乏对子女的关爱和沟通;在我国当 前更为严重的是,受经济浪潮的影响,外出务工,只管挣钱, 却把子女留在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其他亲人身边,以至管理不 到位等;
其次是学校的因素,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 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渡过的。因此,学校生活 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极大。学校的教育条件、学习条件、 生活条件,以及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如果处理不当,就会 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遇事不会处理以至于精神极度紧 张、焦虑,无法及时调节,进而造成心理失调,导致心理障 碍;加之学校教育工作(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对学生的心理 健康教育认识上的不到位——口头上的多,实质性的少;课 堂教学中的缺位——除了语、数、外、史、地、生、物、理、
化外,其他教育读本基本上一片空白——读本在开学时是新 的,学期结束仍然是新的;专业教育工
社会因素,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无处不在。社 会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关系等。这些 因素对个人心理的塑造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社 会生活中的种种不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一些不可思议 的社会现象,如假冒为劣产品(product)(product)和学历 证书在社会上流通,人情大过王法,严重地毒害着青少年学 生的心灵,从而形成心理健康问题。
总之,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对未成年人的教育 方法简单化、形式单一化、要求过高等,都会直接影响到未 成年人的心理健康。
未成年人心理的不健康,会给家庭、社会乃至国家造成 不可估量的损失。如杀害自己的亲生母亲、在社会进行打、 砸、抢等,给许许多多的家庭造成危害,同时也给社会带来 了悲哀。一些父母为子女痛苦不堪,流干了的泪,甚至发 疯……它直接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工作。因此, 加强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的必然和关键, 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贯 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具体化的表现,同时也是全社会应该承 担的共同责任。
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关键在于把握好未成年过 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高度重视并研究其每一个细节表现,作 出理性分析,归类总结(summary)(summary),并针对各个 (类)情况提出科学的可行性指导方案,指导工作并落到实 处。
首先是家庭教育,第一、当胎儿在母体成长阶段,特别 是母亲要注重情绪的调节,无论是遇到喜悦、愤怒,还是悲 哀、恐惧的场景,我们都应该时刻想到自己肚子里还有生命 的延续,千万不能因大人的不良情绪而影响到胎儿的正常发 育,乃至带入他的人生中去。第二、人们常说:“家庭是我们 的港湾和第一所学校,也是我们成长的摇篮;父母是我们的 亲人,也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幼儿时期的教育和管理,以 及家庭生活,将影响到人成长的一生。人在婴幼儿时期的模 仿性特别强,因此,许多语言和行为,都与家庭成员,特别 是父母有关。一个健康、文明、和谐的家庭环境,会培养出 一个重德懂情的下一代;一个经常打闹、赌博的生活环境, 我们可想而知下一代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第三、家庭教育 也应该注重科学的发展观,父母应该从科学的角度去认识子 女,了解子女、懂得子女,结合子女的个性,兴趣和发展来 培养子女,千万不能盲目的追求高标准的,紧跟时代的请家 教、上重点、参加假期培训等教育模式。同时,作为父母, 从小就应该经常与子女沟通感情,严格管理,切实做到严父
慈母,时常关注他们的发展,健康心理的成长。如因一时间 出现问题,就要及时寻找其根源,注重教育方式和手段,真 正达到既治标又治本的目的,良好的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健 康心理的典基石。
其次,学校教育是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 第一、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全体老师要清楚认识,在现代 未成年人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培养出 更多既有才、又有德的社会主义建设需求人才,千万不能培 养既无才、又无德的废才,从而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第二、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应该做到。
老师要具备心理健康知识,无论是班主任还是科任老师,都 应该全面认识学生,了解学生,懂得学生,学会与学生沟通, 做学生真诚的朋友。学生出了问题,老师要能清楚地找出问 题的根源,及时处理解决。第三、在学校教育中,老师要教 会学生用健康的心理来面对家庭,面对社会现实。用健康的 心理来参与学习、生活和工作的竞争,学会在一定环境的交 际。第四、学校在实施教育管理的过程中,树立科学的人才 观、价值观和成才观。要改变以往对老师的教学成绩,学生 的学习成绩只有分数才是唯一标准的评价体系和价值观念, 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未成年人的心理才能健康发展。
净化社会环境,创建更多的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 的公共场所,加大对文化娱乐场所的监督检查,特别是未成
年人严禁进入的地方,加大对影视音像和书刊市场的净化清 理。全社会的各单位,各部门都要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共 同关心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事关民 族的发展与未来,教育成败的关键。国家和有关部门一直都 很重视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一些中小学也开设青春期 课程、讲座,有的还设立了心理热线咨询电话;有关青少年 心理健康方面的课题,一再被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 家等列入研究课题……但所有这些形式还远远不够,远远适 应不了时代发展的需求。作为一名多年身处贫困地区的教育 工
第 2 篇: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正所谓:“少年强大则国家强大,少年智慧则国家智慧”。
未成年人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也是一个家庭的希望。
所以,青少年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最终的强弱兴衰问 题,他们的心理健康关系着每个家庭的幸福。但今天很多青 少年却表现出心理不健康的现象,给我们的学校教育带来困 惑的同时,也给家庭教育带来了许多麻烦。究其原因,是我 们今天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存在很多遗憾和缺失。
一、造成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一)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
的重要因素
第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大批 农民奔向城市,从事个体工商业或搞经济承包。只顾赚钱, 不顾孩子。
第二,一部分父母离异或丧偶,或家长残疾、患重病, 无力管教孩子。
第三,部分独生子家庭对孩子“关爱有加”,对子女百般 迁就、放任、溺爱,使子女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气,如霸道、 娇气、不合群、懒惰、花钱大手大脚等。
第四,不少家长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有的忽视自己在 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无意中使孩子受到了“负面影响”。
比如,有些家长在尊敬老人、邻里关系、遵纪守法、勤俭持 家、待人诚实守信等方面不注意示范作用,不检点自己,长 此以往就会丧失自己的威信,影响孩子的思想和言行。
(二)学校不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影响未成年人 健康的又一重要因素
多年来,国家一直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实际的教育教 学评价标准仍然是学生的考试分数。家长看重分数,学校更 是以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评价老师教育教学水平和业绩的唯 一标准。因此,老师在教育教学中追求分数,轻视或忽视学 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象就成为普遍的现象。
第一,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一味地抓教学质量,忽视 心理健康工作。
第二,有的老师为了学生考试取得高分,在教学中采取 简单粗暴的手段,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过于严格,操之过急, 并且经常采取比较严厉的方式进行训斥、恶语批评,甚至体 罚等比较伤害学生自尊以及人格的教育手段,由此,学生在 心理上产生了比较反抗对立的情绪,拒绝接受老师的严格说 教,不愿意再执行老师提出的相关要求,甚至故意进行对抗。
第三,学生承受的学业负担过重,“题海战术”使学生处 于紧张的压力之下,情绪变得烦燥不安,而升学的考验,使 他们长时间处于紧张和恐慌之中,从而导致他们产生心理不 健康现象,诸如厌学、逃学等。
二、解决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一)在家庭教育各方面的具体做法
第一,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心理发展方面的一般性规律 问题。要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其个体性的差异,应当尊重自 己的孩子,充分了解到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调整好对于孩 子的目标期望值,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做到因材 施教。
第二,作為孩子的家长,要能够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 题,并且懂得如何更加有效地进行相关的处理,帮助孩子克
服各方面的心理问题。
第三,给孩子以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相关教育,
不断端正孩子的人生态度,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起更正确的 思想、信念和追求等,让他们从小学会怎么做人。
第四,培养孩子更加积极健康的个人情感、思想意志和 思想品德的相关心理,使孩子学会如何去把握自己的个人情 绪,学会如何正确去处理事情,调节好自己的个人情绪,用 比较适当的方式来宣泄压力和不良的情绪。
第五,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方面的心理品质。在鼓励孩 子刻苦学习、力争优异成绩的同时,家长也要培养孩子积极 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使孩子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之上,确立 恰当的学习目标,形成更加合适的动机水平。
第六,培养更加良好的人际交往心理。家长要使孩子能 够更正确地去认识、评价以及表现自己,帮助孩子学会与他 人友好相处。
第七,注重对孩子青春期性知识以及于性心理方面的教 育。让孩子学会更加正确地去处理好男女同学之间的友谊以 及交往,做到自尊自爱,互相尊重。
(二)在学校教育方面的具体做法 第一,教育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对学生充
满爱心。在教育方法上一定要耐心细致,不能简单粗暴,要 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其生活、学习的热情。
第二,老师必须对学生作风民主,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倾注“师爱”,以赢得学生的尊敬,特别是对于那类经常犯错 误的学生,更要从根本的感情上多亲近他们,从学习上多帮 助他们,从生活上多关心他们,使得他们从中更加真切地感 受到老师的可亲、可敬、可信,以此消除师生之间存在的隔 阂,使得学生更加乐意接受老师的教育,逐渐去改正自己的 错误认识和不良行为。
第三,老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保持敬业、自律、宽 容、可信的人格魅力。在处理学生问题方面,一定要“一碗 水端平”,无论是优生或是后进生都应尽量做到一视同仁,不 分厚薄。
第四,学校与家庭要不断取得联系,老师与家长要经常 交流对孩子教育的方法及取得的成效,共同教育。相信只要 教育部门和学校明确认识到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 性,逐步改变教育评价机制,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 教育,引导和要求老师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把学 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很好地结合起来,一定能使教育健康,学 生健康。
第 3 篇:农村学校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
心理健康问题是社会热点问题。特别是当今农村打工潮 盛行,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涌向城市,留守儿童有增无减。这 些留守儿童长期缺少父爱母爱,心理问题日益凸显,成为阻 碍农村教育发展的一大瓶颈。如何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 道德建设,消除留守儿童的心理障碍,是摆在农村教育工
一、学校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2014 年 10 月以来,珠坑中心小学针对全乡 312 名留守儿 童,从诚实守信、关爱他人、爱家爱校、勤奋学习、文明守 纪等五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乐观向上、团结 协作、开拓进取、乐学善学、诚实守信是当代未成年人心理 状况的主流;但也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 如部分未成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身心亚健康问题,缺失人生 目标,对未来感到迷茫,存在恐怖倾向、焦虑倾向、厌学情 绪、性格孤僻、暴躁冲动等问题。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心理障 碍、道德缺陷等问题更为突出,引发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心 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和思考。
学校多次组织全体教职员工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 称《意见》),领会《意见》的精神实质,结合学校实际,研 究和探讨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路径和方法,把握未 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问题。第一,心理健康是人自身
11
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就无 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第二,心理健康问 题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首要问题,未成年人尚未形成正确的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思潮的影响 和诱惑,面对学业负担和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 压力,缺少必要的沟通和疏导,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凸显, 孤僻离群、打架斗殴、抽烟酗酒、偷盗敲诈、厌学逃学等行 为,不仅影响了未成年人的学业发展,更严重影响了未成年 人的健康成长。第三,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和谐心态,促进民 族和谐、社会稳定,首先要从娃娃抓起。
基于以上认识,学校对全乡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进行 “把脉”,科学部署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历时一年, 学校投入资金购置了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和光盘,选送心理辅 导老师参加培训、外出进修学习,制定了心理导航规章制度 和工作流程,为学校“心理导航”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途径
未成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复杂、系统的社会工程,对 于规模不大、师资薄弱、基础条件比较有限的农村学校来说, 势必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这就需要农村教育工
(一)开展一系列诚信教育活动
创新工作机制,实现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
12
化、规范化、社会化。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就是培养未成年人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学校长期坚持 为未成年人终身发展奠基,开展了一系列诚信教育活动。一 是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如国旗下宣誓,让学生牢记誓 言精髓,不忘教育本质。二是组织未成年人讲诚信小故事, 背诵诚信名言警句。三是注入一定资金,开设“诚信银行”, 让学生自行管理,在急需用钱的时候可以自行登记借资。四 是开设“诚信书屋”,根据每楼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楼道平台 摆放不同内容的书籍,让学生课外随时阅读。五是开通“亲 情电话”,学校免费提供话费,学生可以直接拨通国内电话, 及时与父母沟通联系。
(二)建立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
积极推行“快乐学习、幸福生活”的办学理念,让未成 年人拥有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过分强 调学生的考试分数,并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老师业绩考核 的唯一依据。因此,老师往往不顾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采用加班加点、填鸭式、注入式、题海战等手段,更有甚者 挤占挪用音乐、美术、体育的课堂时间,用来上语文、数学、 英语等所谓的“主课”。长期以来,学生感受不到学校的温暖 和学习的快乐,一些人甚至产生心理恐慌,把学校看作“牢 笼”,把老师比作“灭绝师太”。
13
近年来,学校把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成效作为学校德 育工作考核的主要依据。同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明确小学 阶段的教育目标,重在学生的素质培养,不把学生考试分数 作为考核学校和老师的唯一标准。建立了一整套科学、规范 的评价体系,强化对学生学科素养的检测评估,对语文、数 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科学、思品、计算机、安全 等学科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同时,把过去单一的学生考试变 为综合评估,既有必要的学业考查,又有学生谈心谈话;既 有学校管理人员督察,又有老师座谈反馈;既有校长的学校 工作报告,又有人大政协委员代表、群众、家长代表的评判。
评估方式的改革使学校管理更加规范,教育教学更加有效。
(三)构筑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
成立学校“心理导航工作室”,制定心理导航工作制度, 明确心理导航老师工作职责。各学校创办了“家长学校”,当 地政府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加强与乡派出所、 卫生院、工商所、供电所、交警中队等单位的联系协调。通 过到校上课、专题讲座、发放宣传单、共同家访等形式,推 进学校、家庭、社会有机融合,发挥了中心小学“心理导航 室”的辐射和渗透作用,构筑优势互补的社会化救助网络。
多角度创新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载体。一年来, 我校大力开展感恩教育、法制教育、“少年强、中国强”演讲
14
比赛活动以及“放飞梦想、快乐成长”六一文艺汇演,积极 推进“石城灯彩、赣南采茶戏”进校园、进班级活动,为未 成年人形成坚韧不拔的品格、豁达平和的心态、积极向上的 精神风貌营造良好的氛围。
多渠道拓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宣传,充分发 挥中心小学“心理导航室”的主渠道作用,并利用学校红领 巾广播站、校刊、班刊、校会、班会等多种宣传载体,大力 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深入人心。
三、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取得的成效
一是帮助学生消除了心理障碍,形成健全人格。例如, 学校五年级某同学因父母长年外出打工,由奶奶单独带养, 缺少监管,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产生了一些心理障碍,人 际关系一直处理不好,并且有仇师现象,屡次谩骂老师,对 老师有不尊行为,甚至向女老师身上吐口水。通过心理导航 老师的耐心开导,该生终于敞开心扉,坦言这些行为都是为 了寻求刺激,目的是为了引起老师的关注。经过长时间的帮 扶,如今该生不仅心态平和,能够做到团结同学、尊重老师, 而且主动承担起护校任务,学业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
二是破解了教育难题,提升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例 如,学校六年级罗某某是一个典型的“调皮王”,人称“老大”。
因父母外出打工,寄养在外婆家,又离学校较远,晚上经常
15
不回家,几个朋友(也是留守儿童)聚在一起,玩游戏机, 逃学,甚至酗酒抽烟,闹得学校不得安宁。当学校领导得知 这一情况后,与学校“心理导航室”有关人员一起,分别和 这些学生结对帮扶,从生活上帮助,学习上辅导,心理上抚 慰,做人上指导。通过一段时间的教育,这些学生逐渐走出 了迷途,不仅消除了各种劣迹,而且学习成绩一跃而起,在 全县六年级的教学质量检测中,罗某某同学数学成绩勇夺冠 军,以满分(100 分)的成绩赢得了大家的赞誉。
第 4 篇:构建多维立体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一、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 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 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关系到国家的 前途和命运,是蕴育有无尽发展潜力的广大群体。而当今我 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价值观纷纷涌现,冲击着未 成年人的心理。而未成年人自身又处于青春期的心理剧变时 期,生理的成熟和心理发展滞后的矛盾,造成未成年人一系 列的心理问题,比如孤独离群、骄傲自满、狭隘自私等,严 重的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极端。
“少年强则中国强”,提高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是党和国家义 不容辞的责任,而综合素质的提高须以心理素质的提高为中
16
介,心理素质的提高又取决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展开情况, 必须重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
二、构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必要性
(一)构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新模式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从发展的角度看,心理素质是个体整体素质的归宿。人 的社会素质只有转化为心理素质后才会具有稳定的特质,良 好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都有赖于心理素质的提升。[1]素 质教育要求学生达到全面的发展,依赖于以心理素质的提升 为载体。
但现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存在不足,满足不了学生全 面发展的需要。总体来讲,现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还 是一种将学生看作是病人的医学模式,过于重视心理治疗技 术,也过于强调心理疾病的普遍性。[2]心理健康应有两层含 义:第一层指个体无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第二层指个体有 积极向上发展的心理状态。无心理疾病不等于心理健康,现 有的医学模式只重视未成年人心理消极的一面,以“问题” 的视角看待未成年个体,显然是不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构建新模式还应包括关注未成人心理积极的一面,以“发展” 的视角看待他们,教育对象面向全体未成年人,而不是仅仅 有心理问题的个别未成年人。
(二)构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新模式是符合未成年人心
17
理发展的需要
未成年人的心理发展对其一生都有重要影响,面临着各 种心理危机,按照艾里克森的观点,未成年人处于自我同一 性时期,思考着“我是谁”、“我将走向何方”的两大问题, 不是每个未成年人都能顺利渡过危机。但很遗憾,目前我国 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学科化、医学化、片面化、形式化、孤 立化,且发展不均衡,老师本身素质堪忧等问题。因此,急 需确立一种合理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3]现有模式途径 单一,简单的心理咨询加治疗不能满足不同未成年人在不同 时期、不同条件下的心理需要,期待着新的模式能够解决上 述问题。
(三)构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新模式是顺应新课程改革 背景的需要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提出的目标理念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新的启发。
首先,新课改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也应调 动未成年人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其中;其次,关注课堂的开 放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也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帮助未 成年人在教育过程中自我感悟;最后,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 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心理健康教育也应 使全体未成年人都获得健康发展,培养健全人格和良好的心
18
理素质。顺应课程改革的背景,有必要构建新的未成年人心 理健康教育模式。
三、多维立体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构建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应置于一定的环境背景加以考虑, 而不是着眼于局部症状的解除,这样有利于未成年人心理健 康成长这一最终目标的实现。
(二)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在课堂上教授一些理论知识,更要 联系实际,这就需要社区对未成年人提供心理锻炼的机会。
(三)特殊性和普遍性相结合的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对存在心理问题的特殊个体进行帮 助,更要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教育的普及性,教会他们思考 问题的方式,获得积极向上的心态。
四、多维立体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内涵解析 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是指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结构、活 动形式相对规范、稳定的标准样式。[4]具体地说,多维立体 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是指“一个中心”、“五条途 径”、“三种结合”的操作模式。
(一)新模式的“一个中心”
19
所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紧紧围绕培养未成年人健全人 格和提高心理素质这个中心。在这个中心下,下设两个分目 标。从积极角度看,设发展性目标,面向全体学生,解决他 们学习、生活、社会适应等方面问题。从消极角度看,设预 防性目标,对个别出现心理问题的未成年人及早预防、及时 诊治。
(二)新模式的“五条途径”
1.心理活动课程。在学校中广泛开设心理活动课程是进 行集体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将心理辅导活动课程纳入 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进行规范教学,将有效保障未成 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在中小学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普及程度远远不够,有些地方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课程做了 一些探索,如安徽省由姚本先教授担任总主编,组织全省专 家、学者和老师编写了一套从小学到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全 套教材。
2.心理专题讲座。心理活动课程是对未成年人一个“面” 的指导,具有系统性,心理专题讲座则是对未成年人一个“点” 的指导。在内容上,心理专题讲座应结合未成年人学习、生 活做具体的指导,使未成年人能够将课堂上所的心理学一般 原理运用到实际,解决如学习压力、怎样处理和同伴及父母 的关系等问题。在形式上,心理专题讲座力求多元,可以是
20
专门的心理老师开设,也可以是专门的心理专家组织,甚至 可以请未成年人自己来讲。
3.心理咨询。广泛建立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师坚守职 业道德,完善心理档案,对来访未成年人及时提供心理援助。
这是个别辅导的典型形式,针对每个来访个体,帮助他们对 生活充满信心,学会自我调节的方法。
4.学科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中,结合所教学科,渗透心 理健康教育,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每个老师同时肩负 起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和专职老师同心协力,共同帮助未 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长。
5.网络支持系统。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未成 年人接触到网络,如果心理健康教育能够采用网络的形式, 更容易被未成年所接受。大力加强网站建设,开辟相应栏目, 提供在线咨询服务,利用网络的互动性,提供一个对未成年 人的心理困扰答起到答疑解惑作用的网络平台。
(三)新模式的“三种结合”
实现家庭、学校、社会的结合,形成合力,构建立体网 络。政府要起主导作用,提供政策支持,宏观调控这三种结 合的运作。学校是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将家长 请到学校,教会对子女教育的正确方法,怎样去了解他们的 内心世界。大力加强社区心理服务的建设,使社区成为连接
21
学校和家庭的纽带。各个综合性医院、卫生保健协会、居委 会积极参与社区心理建设中来,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 育形式。
第 5 篇: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案例
一、案例描述
本次案例研究选取的求助人为闫旭(化名),年龄 16 岁, 高中一年级学生,独生女,汉族,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 在家做杂工,麻将成瘾,对孩子关心极少。
通过她母亲了解到,闫旭在初中阶段一直成绩较好并顺 利升入高中。但是由于从初中开始闫旭就在封闭式管理学校 就读,过早的严谨管理压抑了她的自由个性,升入相对管理 宽松的县高中后从心理上感到自由了。由于初中学习基础很 好,步入高一后就逐渐放松学习,不到一学期就开始了早恋, 并渐渐地跟随男友偷偷外出上网、游玩等。老师也反映闫旭 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久而久之,她的学习成绩远远落下。
几个月后,出现了明显的厌学情绪,甚至一上课就会头痛, 并主动要求退学。
主诉人闫旭心理陈述表明:以前初中时学习成绩非常优 秀,但是步入高中后学习成绩一直处于中等水平,学习不能 带给她成功感,而父母只忙他们自己的,很少关心她。但是 恋爱的对象很爱她也很照顾她的感受。在谈话中她反复强调
22
男朋友需要她,在他心目中她很重要,使得她感觉自己是有 需要的。整个诉说过程中,求助者神情自然,说话条理清楚, 在叙述过程中有些自卑情绪,而且似乎在以自己的叙述来说 明自身的想法,有一种要说服别人的感觉,但是形式过于腼 腆。闫旭主要的心理问题是悲观、厌学和早恋。
通过心理访谈活动和长时间的隔离开导,并以多个早恋、 弃学的案例来说服引导,求助人的早恋问题得到了解决,但 是厌学状态依然没有改变,不断诉求要求弃学。访谈共 3 次。
二、案例分析
1.案例实施的成功点
本次未成年人的教育活动主要采用了访谈的方法,通过 访谈法可以了解到被访者的主观感受、态度、情感等,从而 对其心理状态和行为特征进行多方面的分析。访谈法的一个 显著特点就是互动性。本次访谈的过程中,我充分体现了尊 重未成年人的原则,因为这些未成年人也是人,尽管还不成 熟,但是也有了自己的思想,也有了自己的尊严,因此我给 足孩子面子,让她觉得我是尊重她的,这样我才有机会和条 件与其对等交流。在交谈的过程中,我重视对闫旭进行情感 教育,和孩子交流对爱情乃至婚姻的看法,同时交换青春期 的成长感受。笔者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和闫旭谈心,肯定她 的一些想法的同时引导她认识到有些想法是不现实的,这个
23
岁数还不成熟,不懂得保护自己。健康的爱恋是成年人在共 同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及奋斗目标为前提的相互爱慕,而现 阶段我们还是未成年人,身心有待发展成熟,对感情无法把 握,还会影响学习。不好好学习,没有一个美好的未来,那 这样的“爱情”势必是惨淡的。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多数发生 早恋的孩子都是因为家庭生活并不温暖,父母和孩子之间缺 乏必要的交流,因此孩子才会用异性交往来代替情感温暖, 虽然亲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能完全替代异性同学之间的情 感交流,但后者却可能乘虚来填补前者的空白。通过访谈法 的合理应用,本次案例的求助人闫旭轻松地解决了早恋的问 题。
2.案例实施的不足之处
从本次案例解决的结果可以看出,针对闫旭厌学的情况 仍然没有转变。不足之处在于:(1)从教育学的角度出发可 以发现,厌学心理主要是教与学双方面的问题,因此从教育 学的角度来讲应该从老师与课堂的角度进行心理纠正。因为 闫旭表示:学习不能带来成功感,反而让人感觉烦躁。因此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讲应该全面实施鼓励教育,但是本次心理 辅导没有实施。(2)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应该反复调整才 能获得预期的心理辅导目的,并在辅导过程中要进行不断的 心理测试和评估。同时,对每次的访谈与心理干预的结果进 行记录,但是本次辅导没有实现这些内容的设计。
24
三、指导建议
针对案例中提到的现象,本人提出合理化的解决办法如 下:
1.制订心理辅导计划
针对每个心理辅导的对象应该制订更为周密的心理辅导 计划,保证心理辅导的内容能够有周期性、长期性和实效性。
计划的宗旨要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 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 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一般来 讲,计划可以分为近期目标和远期计划。第一,近期目标。
尽快建立情感通道,让心理求助人能够与辅导老师倾诉心声, 让求助人有观察的机会和途径,然后才能与其亲属建立合理 的沟通渠道,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二,远期计划。要以 培养求助人健康心理为主要目标和方向制订具体的心理辅导 方法,帮助其重新定位人生观。
2.心理测试评估
心理学为心理辅导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因此在 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可以尝试采用心理测试内容。本次案 例中厌学的情绪为求助人闫旭带来了明显的焦躁、抑郁和生 活不满意的心理反应,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辅导后这种心理 反应必然会有所改善,而通过心理学的测试能够更为明确地
25
看到这种心理变化。如可采用 HAMD (HamiltonDepressionRatingScaleforDepression)和 HAMA (Hamiltonanxiety)为主的调查方法。HAMD 和 HAMA 分别代 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生活满意程度,能够针对厌 学、焦虑、抑郁等情况作出很好的测试。心理辅导老师应该 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心理评估,计划下一步的心理辅导内容。
一般来讲,第一次测试评估,要初步整理求助者的问题,通 过测试结果来分析求助者问题形成的原因、爆发的原因、演 变的过程、心理的隐患等问题。第二次测试评估,这次评估 之前已经对求助者进行了相应的心理辅导干预,因此在进行 评估时要鼓励求助者正确面对问题,深入地剖析自己内心的 想法。第三次测试评估,要鼓励求助者能够勇敢地讲出自己 内心对生活的渴望,然后辅导老师能够从求助者的渴望心理 分析其心理表现,实现最后一步的情感填补和心理辅导。另 外需要注意的是每次测试评估的结果都应该让求助者知晓, 让他们有知情权,并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
3.采用多种心理辅导方法
通过本次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对于有代表性的未成年人 心理健康问题,诸如厌学、焦虑、自私等问题都有长期影响 的背景。在进行纠正辅导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到单纯靠某一种 方法是很难转变的,例如本次研究单纯依靠“访谈法”就不 可能让求助者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基于此,针对厌学的心
26
理健康问题,可以尝试采用如下的心理辅导方法:第一,模 拟疗法。未成年人有较强的模仿心理,因此老师要善于运用 集体的力量和榜样的力量来感染学生。要联系班级老师给学 生更为理想的学习环境,让更多有较强心理表现的人来与厌 学症者交朋友,通过模仿的力量来感染学生。而榜样的力量 可以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和范例,获得内心的自我鼓励, 跨过厌学的困扰。第二,运动疗法。体育运动对于纠正心理 问题来讲至关重要,尤其是厌学的求助者,他们往往不愿意 运动,因而长期处于焦虑的心理表现之中。运动疗法要坚持 进行,老师可以鼓励家长或者是朋友与其一同运动,或者选 择一些体育运动中心,通过体力运动来使得求助者有心理满 足感,进而能够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而且体育运动的 成功能够带给求助者自信心。体育干预强度要逐步提升,心 率保持在 130~150 次/分。
四、资源拓展
本次研究的资源内容包括:(1)社会心理学。美国心理 学家 F·H·奥尔波特(F·H·Allport)在《社会心理学》(1924 年)一书中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 会意识的学科”。通过社会心理学的分析研究能够更充分地了 解到集体干预的心理学作用。(2)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这是 临床上评定抑郁状态时最常用的量表,其内容可作为基本的 抑郁情况的分析和评估。也是心理辅导内容与医学指标相结
27
合的主要手段。(3)体育运动和生理卫生学。研究体育卫生 学能够在进行运动辅导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内容。
如运动后要进行整理活动。由于运动时,机体需氧量比不运 动时大很多,氧气往往供不应求,运动时欠下的氧债要在运 动结束后偿还。(4)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类的生物性成 熟和社会性成熟之间存在“剪刀差”,十五六岁的中学生处于 身心逐渐完善的青春期,是对异性产生好感的敏感期,同时 也是心理、兴趣、爱好及社会基础的急剧变化期,这就决定 了该时期“爱情”的不稳定性,所以青少年应该引以为鉴, 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来。
第 6 篇:浅谈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21 世纪的青少年,必须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惑、克 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才能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乘风 破浪、勇往直前。未来社会也要求个人在社会中具有健康的 自我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 且这种竞争也被转移到学校。在教学工作中我发现,有些学 生由于自身的不成熟,以及来自家庭社会种种不良因素的影 响,心理上形成了不健康的因素,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
如果家庭、学校、社会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很容易造成其心 理不平衡、性格偏异,进而产生不良的后果。
一、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的逆反心理
28
在未成年人的成长过程中,自尊心、成人感日益增加, 他们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服从长辈的意识淡薄,喜欢独立思 考,不愿别人把意志强加在自己身上。有些学生过分强调自 我、惟我独尊,对于老师家长善意的批评和帮助不愿接受, 有意反其道而行之,他们经常用反抗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能 力和价值。这种心理如果加以引导,可以使青少年求异的思 维和创新的火花成为一种积极的因素,否则就会养成偏激固 执的不良性格。
二、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脆弱、孤独的封闭心理
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大多数父 母因忙于事业,基本无暇顾及他们,因此,有些学生就会形 成内向孤僻的性格,不愿与老师同学谈心里话,把自己的心 封闭起来。有些学生从未吃过苦、受过挫折,在日常的学习 或生活中一旦碰到不顺心的事,心中的苦闷就没办法得到排 解,就会处于焦虑、抑郁状态。这种脆弱封闭的心理承受不 了挫折,一旦遇事就会惊惶失措,甚至精神崩溃。
三、应试教育是造成未成年人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因素
在激烈的升学竞争下,家长们都望子成龙,这种迫切的 愿望使学生的心理负担日益加重。频繁的测验和考试使学生 经常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超负荷的学习强度使学生精 神紧张、心情压抑,使他们逐渐失去自信。此外,父母的离
29
异或亲人的死亡等都可能造成学生的不健康心理。
中学生的心理挫折大部分来源于成绩的不理想和与同学
相处不好。老师只有对学生的挫折心理给以正确的指导,才 能形成良好的班风。比如:用远大的理想激励学生,并要及 时地告诫学生,有了远大的理想是好事,但理想和现实有很 遥远的路途,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和汗水。经过恰当的教育 和激励,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增强了,克服了学习中的困难, 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成绩也将随之提高。
四、未成年人要遵守道德准则 我国未成年人大多存在社会体验不足的缺陷。一方面, 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虽然在接受信息方面较过去有很 大变化,但是这些知识的获得大多来自书本、报刊杂志、电 视、网络、广播等,是间接的。虽然父母们常常苦口婆心地 对青少年说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讲卫生容易生病、要学会对 自己对他人负责等等,但对未成年人来说,父母的话仍然是 看不见、摸不着的概念。要让未成年人形成良好的品德,道 德实践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五、尊重未成年人的主体地位 尊重未成年人的主体地位,还要深入了解他们,根据他 们的天性来教育他们。如果不能对未成年人有足够的了解,
30
德育教育就很容易走弯路、走错路。未成年人的性格是内向 的,要将其培养成外向的人是比较难的,也是违背未成年人 的本性的。
另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未 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学校只能在极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 矫正和引导。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也尤为重要,取得家长的 合作,帮助家长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未成 年人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成才极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 需要学校与家庭紧密配合,老师与学生家长要加强沟通,时 刻关注未成年人存在的心理问题,要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 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31
推荐访问: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未成年人 心理健康教育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