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有用文档网!

当前位置: 有用文档网 > 作文大全 >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优秀15篇(全文完整)

| 浏览次数: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优秀一、前言【调查背景】: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优秀15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优秀15篇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优秀篇1

一、前言

【调查背景】: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

2.【调查目的与意义】:主要了解在校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的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

3.【调查时间】20xx年5月28日——20xx年6月7日

4.【调查地点】:沧州市

5.【调查对象】:沧州市各大高校学生

6.【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7.【调查过程】:首先调查问卷,然后到各高校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完毕后,做数据分析,归纳与整理。

二、正文

1.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

大学生就业难,遍地都是大学生。每到找工作的时候,大家都会争先恐后得去招聘会挤,到头来可能有些人花了钱进入会场,却连和招聘官交谈的机会都没有,很多人投了简历都如石沉大海,无声无息去也。“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实在太难了。”很多应届毕业生从心底发出这样的慨叹。20xx年,据估算全国至少有80万名毕业生要面对“一毕业,即待业”的窘境。很明显,我们人才缺口大和大学生就业难形成一个矛盾,当高教供给与社会需求之间出现失调时,便会出现一个“扩招怪圈”:高校扩招——本科毕业生就业难——硕士生、博士生甚至博士后层层扩招——就业矛盾“后推上移”——高一层次毕业生挤压低一层次的毕业生,层层挤压,整个社会就业形势更趋严峻——继续加速扩招。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容易引发教育通胀,由此带来的毕业生就业矛盾被“后推上移”,隐患将日益凸显。而且会加剧人才“高消费”现象,大马拉小车,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2.大学生就业问题出现原因分析:

从调查的数据看出,大学生未来就业形势严峻主要是由社会、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四方面造成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本身的工作能力和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足和社会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严重不一致造成的。我们就这四方面原因进行了分析:

(1)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选择大学毕业生,最主要是看重学生如何“调整就业心态”,而“提高职业素质”、“提高技能”反倒其次;而大学生甚至学校看来,“提高技能”及“提高职业素质”是最主要的,“调整就业心态”并不重要。用人单位认为“德才兼备”是用人的恒久标准,单位对毕业生“品德”的重视程度远远比毕业自身的重视程度要高得多。

(2)自身原因

①、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一是选地域。在大学生的意识中,大都市总是意味着机会、高薪和前途,这导致最需要大学生的地方少人问津,而都市的大学生求职者则人满为患。二是挑单位。大学毕业生都希望选择一个地域条件好、待遇优厚、社会地位高的职业。三是重薪酬。高薪水、高福利等盲目求富观念在大学生中流行,带来了就业难。

②、毕业生综合素质缺憾。一是学业不精。有的学生在学校里只是混,没有静下心来学习。二是社交能力欠缺。说话办事的能力、沟通合作的能力、交际公关的能力欠缺。三是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有的学生很不重视社会实践,甚至连学校要求的暑期社会实践都不能认真完成,更谈不上学到具体的实践。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优秀篇2

每年七月大批的应届毕业生走出学校大门,挤上就业的独木桥。20xx年的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比20xx年增加75万人,按70%的初次就业率计算,年内有124万人无法实现当期就业。而在20xx年,高校毕业生达到了495万人。

20xx年12月15日至12月28日前程无忧薪酬调查部针对应届毕业生就业相关问题从企业HR和个人两方面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本次调查共回收3528份个人问卷及225份企业问卷。参与调查的个人中,58%为工作经验小于2年的新人,21%为20xx届毕业生。

225家企业中有61%是外商独资企业,其次民营企业也比较多占到23%。个人反馈方面,同样来自外商独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比较多,但是比重相当,各占了39%。具体分布数据见。

进一步分析参与调查的个人信息,参与者学历分布如图2。

调查发现一,制造行业给应届毕业生的机会较多,国企和外商独资企业乐于栽培新人。

多年的高校扩招,让我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但是这些源源不断输出的应届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心高气傲”,不是企业“拿过来就能用”的现成人才。因此大部分企业中,应届毕业生占所有员工的比重是很少的,具体比例分布如图3。

对企业样本进行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制造行业(包括加工制造、汽车、消费品、化工/能源/矿产、出版/印刷等)是录用应届毕业生比例较高的。在不到40家应届毕业生比例超过20%的企业中,有22家属于制造行业。就企业性质来看,国有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比较乐于“栽培”新人,占到了这些高应届生比例企业中的74%,高于样本总体分布水平。

为什么企业不愿意更多聘用应届毕业呢?以下为HR们录用应届毕业生时的主要顾虑。其中“培训时间长”是HR们决定少录用应届毕业生的最主要因素(图4)。

调查发现二,应届毕业生找工作,互联网是最好的渠道。

机会不多,合适的招聘、应聘途径是关键。调查显示,企业HR和应届毕业生都偏爱互联网招聘(网络招聘),其次是针对性的校园招聘。而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熟人介绍(企业内部推荐)则是机会少但成功率高的一种方式(图5)。

调查发现三,双向选择:毕业生要“专业对口”,HR重“个人能力”。

从学校出来,应届毕业生们大多(65%)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但是却有着清晰的挑选第一家公司的标准。针对我们列出的6个主要考虑因素,应届毕业生们做出了如下选择(图6):

“专业对口”是被选到最多的条件,其次“职业发展空间”、“薪资福利水平”和“企业知名度”也是应届毕业生们比较看重的。“行业”和“企业发展潜力”则较少被考虑的因素。但是,当被问及“你第一份工作的内容与你毕业前期望的一致吗?”,大部分人都回答“差别很大”,选择“一致”的比例仅占7%。

专业真的那么重要吗?!“我们更看重的是学习的能力,而不是专业。大部分的书本知识与实际操作是有距离的。我们希望所有的员工都有主动学习、时时学习的态度和能力,这样的人才能胜任更具挑战性的工作!”一位电子技术行业的HR经理在接受电话访谈时如此说。“学习能力”正是越来越被企业所看重的“个人能力”中的重要部分,另外还有“适应能力”、“执行能力”、“沟通能力”、“领悟能力”等等。正如我们的调查结果所示,近一半(49%)的HR认为“个人能力”是他们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最关注的因素(图7)。

在这一调查反馈中,最令我们吃惊的是——选择“毕业学校”的HR如此之少。探究其原因,发现很多的HR吃过“招名校”的亏,他们往往抱怨名校的学生“自视过高”“容易跳槽”。他们也表示在2、3年的培养后个人能力优秀但是出处平平的员工显得“更踏实”“更肯干”。

调查发现四,应届毕业生“心浮气躁”,离职率高。

“离职率高”也是HR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比较大的顾虑。“培养这些孩子需要我们投入很长的时间、很多的精力。可是现在的年轻人大多缺乏远见,在1、2年中没有被提拔就改投门户了。”参与调查的HR按照“年毕业生离职人数÷年录用毕业生人数×100%”计算了自己企业的应届毕业生流失率。该数值小于5%的企业不到一半,27%的企业应届毕业生流失率大于20%,超过30%的达到18%。

再来看看应届毕业生给我们的信息——56%的反馈问卷者在第一家公司工作时间不超过12个月,而在第一家公司工作超过3年的仅占8%的比例。进一步了解他们选择离开第一家公司的原因,“没有个人发展机会”和“薪资水平低”是促使他们重新找工作的最重要的2个原因(图8)。

听到这样的声音,HR不妨反思一下,是否我们给与这些年轻人的关注还不够?或者应该更多了解一些他们的发展需求,尽量创造机会。

调查发现五,应届毕业生薪资,由学历决定。

由于应届毕业生的实践经验比较缺乏,且发展潜力差异巨大。企业在给毕业生定薪时,学历仍然是一个常规的决定因素。表1为参与调查企业提供的各学历水平应届毕业生主要薪资段分布。单位:人民币,千元。薪资段包含起始值。

由上表我们不难看出,企业为不同的学历应届毕业生支付的薪资是存在明显差异的。可见同学们在学校里多花的时间企业也给与了认可。当然,不同学历的毕业生对薪资的期望也有着明显差异。

应届毕业生的期望薪资无论学历均高于他们获得的实际薪资,如图9所示。而期望与实际落差最大的是大专学历(42%)和硕士学历(22%)。

调查发现六,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可在一年后获得加薪。

万事开头难,学生们最终不得不接受现实的薪资条件。不过,调查显示,几乎所有企业(本次调查反馈的比例为100%)会在一年后给应届毕业生加薪,加薪幅度超过10%的比例高达61%,更有21%的企业加薪幅度在50%以上。近3成的企业为应届毕业生提供特别的加薪策略。从个人方面反馈的比例来看,也有4成的受访者一年后的加薪幅度超过10%,其中15%的人获得了超过50%的加薪。

一年的时间,足以让一个学生气十足的应届毕业生熟悉本职工作、了解职场规则,足以让部门主管和人力资源管理者看出他的自身能力和潜质。那些努力工作、踏踏实实的新人自然会用自己的良好表现赢得一致赞赏,企业也一定会慷慨加薪保留住日后的骨干力量。一年的时间,对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来说实在短暂,但是这一年对一个职场新人来讲却尤其重要,很多工作习惯、解决问题的方式都是在这一年中学到并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在这里,我们要请那些沉不住气的年轻人们不要那么轻易地就因为薪资不能满足自己的期望就决定跳槽,而是去认真想一想,第一份工作能带给自己什么收获。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三

调研背景:虽然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问题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这个问题成为需要中央领导重点解决的问题。的确,全球金融风暴的愈演愈烈已经是超过半数的企业蒙受损失,毕业生就业的形势更加不容乐观。为了更好的帮助我校学生解决以后的就业问题,现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调研思路:参考已有的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 ,我们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院应届毕业生进行分析: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见第2、19、14、25题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见第5题

3》与是否专业对口,见第7题

4》地域意愿,见第10、11题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见第16、17、20题

2、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的获取(包括获取方式和程度两方面),见第8、9题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见第3、6题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见第4、15题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含要求学校校,见第21、22题;要求自己,见第23、24、26、12、13题)

通过对以上五大方面共25道问题的调查,我们希望分析出我院毕业生对就业的选择、认知的程度以及作为院方应当做什么样的工作来帮助毕业生应对就业问题。

调查分析:

一、热能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2%,其中选择就业的占51%。特别注意到有9%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11%的同学选择出国留学。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研究生毕业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2%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15%的同学坚决不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13%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虑过。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八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1%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工作待遇和发展机会要大。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他选择比较平均,没有人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75%同学选择1500--3000,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5%,不关心的占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校就业网站和网上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各占17%,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平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有21%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52%的同学没有签约任何单位,只有6%。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25%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30%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28%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交流表达能力、改革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四成认为需要资金36%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二、环境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有七成同学选择就业,择业观念方面,69%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没有人愿意一步到位,虽然很少有人选择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学渴望更好的教育环境。25题中,八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21%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选择各个方面的同学人数很平均。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高达61%,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广州深圳,没有人愿意回到生源地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工作报告。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更好的学习机会,其次则是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大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外企,政府部门、民营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对于首份工资六成同学选择1500--XX,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低碳生活绿色环保调查报告)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7%,不关心的占11%,了解比较少的共有74%;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网上相关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19%,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学员就业网站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平均在15%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7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81%的同学没有任何签约单位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五成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有32%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49%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处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自我学习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在校参加技术锻炼机会少、没有适合自己的岗位、实践经验少。

三、建环专业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8%,其中选择就业的要略高一些。特别注意到有10%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共有43人选择考研,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缓解就业压力、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3%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九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只有4%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虑过。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六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6%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岗位的多元化和发展机会要大,其次则是工作待遇和国际化水平。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大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政府部门,外企、事业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值得一提的是有 11%的同学愿意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五成同学选择1000--XX,极少数选择800--1000或XX--30000

3、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27%,不关心的占9%,了解比较少的共有6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院张贴通知公告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24%,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平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6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3%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76%的同学已经签约了3个以上的单位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四成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16%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16%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沟通协调能力和自我学习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调研结论:

一、纵向比较

对于热能专业,目前仍有过半的同学没有签约就业,有的选择出国留学或考研。除了金融风暴对于产业的影响,大学阶段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招聘信息、区域产业发展信息流通不畅也是主要原因,同学们在学校训练的数据处理能力、获得的专业职业证书并不如交流沟通能力、信息搜集处理能力重要,特别是同学们并没有在大学期间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对于环境专业,与以往相同八成的同学没有就业,其中多数选择考研,另外多数同学认为自己欠缺数据出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较低。对于建环专业就业,同学们的就业率突破七成,但仍认为学校的就业信息支持比较匮乏

二、横向比较

1、比较实际就业情况,建环专业的同学就业率最高,其次为热能和环境,其中环境专业的同学考研人数最多。2、在大学期间,有自己职业规划的同学不足三成,其中环境专业最高为21%,其余同学对于未来没有明确的认知。3、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同学们的普遍认识实现就业后择业,能够接受工资待遇较低的工作,专业是否对口已不再成为同学们择业的首要标准,国有企业依然是同学们的首选。4、归纳同学们的经验教训,学校的信息支持、在校期间职业规划教育的普及、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首先需要重视的方面。

综上所述,作为学校应当在职业规划教育、自主学习教育、实习实践教育以及信息支持方面加强工作;作为同学自己,应当为自己的未来早作准备,认清当前的外部环境,明确自己的目标,找到理想与现实的交汇点,通过提高自己的各项素质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优秀篇3

理想,是人生的指路灯,是生命的奠基石。生命因为有了理想而有奋斗的动力,因为有了理想而精彩。没有理想的人如同一具行尸走肉,这样的人只剩下躯壳,碌碌一生,无所作为,这是人生的一大悲剧。大学里的莘莘学子更是胸怀大志,谁不想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谁不不想充当一个叱咤风云的时代宠儿。当今的大学生,他们满怀激情,满怀憧憬,构筑自己未来的蓝图。我们就大学生就业憧憬问题,对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发展空间与薪酬

根据调查显示,8%的人选择在1000元以下,41%的人选择在1000—20xx,30%的人选择在20xx—3000,21%的人选择在3000以上,

由此可以看出,当提出第一年期望的工资是多少这一问题,大部分人选了1000~20xx元。有人说,不注重第一年的工资,关键是第二年,第三年的。看来大家普遍都注重的是自己的发展空间。求职时,应该明白自己看重的是什么、渴望得到什么、未来发展如何,个人的发展前景与待遇发生矛盾的时候,每个人的选择都会不一样。显然薪金不再是大学生最为看重的因素了。理性地对待薪金这是个正确的心态,一心想高薪,反而影响了工作的表现,积累经验才是第一位的。

根据调查显示,63%的人选择在沿海开放城市工作,13%的人选择回家乡,12%的人是去内地省会城市,7%的人选择去国外发展,5%的人选择在边远/大西北/农村工作。

由此可以看出,不少大学生还是认为留在沿海开放城市,就业发展的机会比较多,才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而且从数据中更可看出当代大学生还缺乏吃苦耐劳和奉献精神,偏远地区经济发展较落后,很多大学生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情愿留在大城市发展。

三、要高薪还是要爱好

据调查显示,46%的人对与自己专业 m.shancaoxiang.com 有关的工作感兴趣,36%的人考虑个人爱好,还有18%的人只考虑金钱因素。

任何你再喜欢的工作都会有厌烦的时候,什么工作都一样,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不要把工作当作事业,它只是谋生的手段而已,因此更多的人回选择与专业有关的事业从事。当你有一定经历后你才可能有事业,当然有可能有些人一辈子只有工作而没有事业。还有大部分人认为,爱好很重要,只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才可能百分之百的投入和做好,做自己所擅长的事情才有开创一片天地的可能。

四、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的信心程度

据调查显示,2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就业前景广阔,56%的人认为就业前景尚可,11%的人认为现在考虑此问题毫无用处,13%的人则表示不知道。

信心是成功的第一要诀。在考虑自己就业前景过程中,信心不仅给大学生带来勇气和力量,也会使用人单位,首先从气势上产生认同感。要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保持坚定的信心,首先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够胜任工作。其次,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要抓住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优势,尽量避开自己的不足,这样,就有可能使你在择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其三是要有一腔打动用人单位的热情。要给人感觉到,我是热爱生活、热爱事业的。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优秀篇4

伴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招生的扩大和就业“市场化”进程加快,中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题。即将面临就业的我们,作为背负着家长、社会和自身的期望值的特殊群体,通常我们自我定位比较高,对自己未来工作期望值很高,社会对我们要求也很高,这使我们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

第一部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自1999年开始,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量逐年扩大,使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进入到了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渐露端倪,成为近几年突显的社会问题,而且有愈演愈烈的局势。20xx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280万人,比20xx年增加68万人;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338万,比20xx年增加58万;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更是创造了690万的记录。据统计,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已经高达727万,就业形势紧张的现状已很难避免。尤其是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就业可能就是难上加难了。大学生就业难!这已成为社会上“老生常谈”的社会问题。

“毕业就失业”是所有将要走出大学的大学毕业生面临的问题,他们的就业面临着巨大压力。因为目前中国正处在人口总量、劳动就业人口总量的高峰期,劳动就业人口总量在最近两三年将会达到峰值。就业压力则可能使就业结构矛盾更加突出。

中国,做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古就有尊崇教育的优秀传统。可是走到今天,我国的高校体制培养出来的高材生却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这是一个值得大家探究的问题。

第二部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整个社会就业问题的缩影,很多国家都存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但是中国目前这个问题比较严重。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为了尽量满足更多人受高等教育的愿望,势必会造成大学生人数增加,导致就业问题日益严峻。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状况,创造不了如此多的就业机会,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大学毕业生需求。

一、社会

(1)、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结构性矛盾影响就业状况。导致就业难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地区差距的扩大所导致的区域结构性矛盾。大学生就业难处于“两难”境遇:一边是毕业生想去的地区和单位不要毕业生或毕业生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另一边经济发展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和边远地区、贫困山区及乡镇长期招收不到应届大学毕业生。

(2)、是国家就业制度和相关政策法规不很完善。用人指标、户口、档案等问题,导致一些大学生放弃既有机会,用人单位招不到人。三是就业竞争激烈,市场达超饱和。大学生毕业人数的不断增加,然因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岗位数绝对减少大学培养的学生不适应市场的需要等,使他们在求职择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3)就业过程存在着不足。首先,就业信息的双向不畅通,毕业大学生无法得到用人单位的完备信息,同样,用人单位也由于信息不完善无法找寻到最合适的人才。再者,就业环境中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男女就业不公平,文理就业不公平以及面试中的暗箱操作,都使得大学生就业的趋势更加严峻。

(4)社会壁垒的形成。就业市场分割的现实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近年来,毕业生自主择业已成主流,而户籍、档案等一些因素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的绊脚石。许多在找工作的大学生都有“非本市户口免谈”的经历,由于没有用人单位所在地户口,使大学生与许多好的工作机会失之交臂。国家就业制度和相关政策法规不很完善。用人指标、户口、档案等问题,导致一些大学生放弃既有机会,用人单位招不到人。

二、学校

(1)、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滞后于社会发展,没有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主动调整,往往依据自身师资条件等,专业设置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严重,造成供给结构失衡。

(2)、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陈旧。对于实用性强的技术岗位招聘,很多单位在通过与学生面试中反映,高校部分专业课程设置无法与单位实际需求相适应。

(3)、忽略职业素质培养对学生的重要性。很多高校根据专业的不同开设了赏析课,却没有高校在课程中设计职业素质课。这让许多高校毕业生在工作中连最基本的职场礼仪都不了解,为自己职场发展造成了障碍。

(4)、教师工作量加大,整天忙于应付事务性的工作,没有时间补充新知识,缺乏职业生涯指导的专业研究。

三、大学生自身

(1)、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许多企业人力资源部人员认为当代大学毕业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欠缺:①、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②、能力水平低下,特别是实践动手能力不强。③、综合素质不高,难以胜任更高层次职位的需要,大学生缺乏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较差,缺乏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有些学生在为人处事方面还存在种种缺陷。

(2)、大学生自身定位不准确。大学生缺乏对自我客观科学的认识,常高估自己的能力。大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社会需求不关心,对职业目标模糊,不能很好地将自己所学专业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有不少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不能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过高地追求超越自身素质的职业和社会提供的条件,缺乏正确的择业定位。主要表现在:择业期望值普遍过高,一毕业就想拿高工资,谋好职位,出人投地,而并未考虑自身是否具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实力;过分看中单位的医疗、养老保障制度等,只把目标锁定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外企上。择业期望值普遍偏高,不肯放下架子,缺乏脚踏实地从基层开始干起的精神。 “高不成,低不就”,已然成为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尴尬原因。

(3)、大学生自身性格缺点。近几年毕业的大学生很多都是“90后”的独生子女,他们普遍对父母的依赖性较大,缺乏独立的为人处世的能力,而且社会对“90后”这一代的评价褒贬不一,用人单位认为“90后”大学生员工普遍存在着散漫、忠诚度低、责任心弱等缺点,使用人单位招聘时有所顾忌。

第三部分、解决措施

(一)、国家

(1)、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机制,促进就业。通过各项鼓励人才合理流动的政策,消除户籍、档案等人为限制毕业生自由就业的障碍,加大对支边、支农的引导和扶持力度,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政府应注重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协词增长。经济的发展不只是一味地追求GDP的增长还要增进人民的福利。国家应该构建以大学生就业为核心的公共政策体系,努力扩大就业,在有的时候还应该不惜牺牲一点经挤增长速度栗保证大学生的充分就业。

(2)、政府应加大对企业的引导和规范。企业是消耗大学生的第一大基地,所以政府应通过合理的优惠经济政策来引导企业吸收大学生就业、通过法律法规已经其它政策来规范企业行为,从而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3)、利用市场经济来推动和加快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在专业设置上要改造传统专业和基础学科,加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的专业建设力度,适当减少专业数量和专业知识课程扩大专业知识面,使得专业设置更加优化;在人才培养上,高校应该打破学科壁垒,加强各学科的融合,建立学用结合的`培养体制,依据企业需求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决定性环节,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

(4)、全方位提高大学生素质。高校在推动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同时,要狠抓教育质量,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教书应先育人,学校在育人方面要加大投入、加强引导。高校还应该加大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让学生有目标地安排大学生活,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1)、社会上的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实际的人才观。单位要改变唯经验论、唯学历论,摒弃用人歧视,鼓励人人都作贡献。其次,选人标准要合理。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细化,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确定招聘人员质与量。最后,确定科学招聘程序。要确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在按程序进行考核后,择优录用。用人单位的聘用制度合理将能够更好地增加用人单位与求职大学生之间的了解,有利于单位招到理想的人才,求职者能够找到理想的工作。

(2)、用人单位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用人单位不应该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而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大学生是国家花大力气花培养出来的人才,用人单位应该积极吸纳各层次的大学毕业生。给他们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承担起社会责任。

(3)、建立合理、科学的组织人事制度。减少“人情关系”对就业干预的重要措施是建立合理、科学的组织人事制度的基础,要坚决实行“德为前提,能为本位”的组织人事制度,即公开选人,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唯情、唯圈;建立竞争上岗的优胜劣汰的岗位流动机制;对人和工作岗位进行科学测评,知人善任,合理分工;根据能绩大小实行奖惩;科学地将职权和才能功绩分开度量,明晰二者的界限和度量标准,充分调动职权和才能所具有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信息透明化和有效的监督机制是公平行政的有力保障,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政府权力运行过程的公开和透明会大大地降低腐朽发生的几率。建立合理、科学的组织人事制度会从根源上防止利用关系以权来谋私的行径。唯有如此,才能科学合理地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地位升迁和职业流动问题。

(三)、学生

(1)、培养并建立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特征是成功就业的基础和保障,在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教育中尤其应注意以下人格特征的培养:乐观自信、积极进取、善于合作、勇于创新、意志坚强、谦虚礼貌、自立自强、耐挫性高、自控力强、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等来增强自己的就业心理能力。大学生作为各种就业压力的实际承受者,谁也无法避免一些意想不到的失败,但是能够选择对待就业失败的态度。就业成功是蕴藏于每一位毕业生心底的一份强烈渴望,。当一个人一无所有却胆敢“想象成功”时,他就拥有了一份严谨而理性的思维方式和乐观自信的心理状态;这种理性的思维方式能使心智不断提高,而积极的心理状态,更能给人生带来快乐的心理体验,并不断催人奋进,这就是自信给人带来的力量。由此可见,乐观自信是促使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心理动力之一。其次,要培养良好的意志和坚强的性格。意志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心理条件,大学生要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和决策的果断性,避免在关键时优柔寡断、丧失良机。性格是人格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良好的性格对于正确思维、理性处事有巨大作用。所以,大学生要善于听取意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实践中防止和克服怯懦、自卑、孤僻、狭隘、忧郁、狂躁等心理。

(2)、完善自身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的规划的建立与执行可以帮助大学生确定自己的人生轨迹。职业生涯是指个体职业发展的历程,一般是指终生经历的所有职业发展的历程。科学地将其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特征和任务,做好规划,对更好地从事自己的职业,实现人生目标,非常重要。

(3)、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一方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贵的品质。成材必先成人,好的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是成材的基础和保障。另一方面。在校大学生不仅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还要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组织能力。树立团队精神,适应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极投身社会实践。在提高道德品质、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同时,大学生还要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努力实现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由学生向社会人转变,向年轻、有为、责任的青年转变,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4)、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根据职业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将已有知识科学地重组,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满足现代社会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是人才成长的基础,也是求职择业的基本保证。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要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同时还应该掌握用于创造更多、更新知识的本领,掌握学习专业知识与提高技能有机结合的方法,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塑造自己,发展自己,不断适应现代社会就业的要求,使自己能够顺应科学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择业的需要,努力提高就业能力。

(5)、要摆正心态,树立全新就业观念。大学生要摆脱天之骄子的思想,低姿态走进职场,不要眼高手低,而错失就业良机。不能一味追求“孔雀东南飞”。大都市就业竞争压力大。而城乡基层单位为大学生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天地。

(6)、加强社会实践。多多利用假期和周末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7)、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充分利用招聘会、网络资源等途径,主动把自己的真才实学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自不易的就业机会。

第四部分、结论

总之,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国家的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大学生、高校、政府及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参与,积极应对。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就业难”的问题将在发展中逐步解决,高等教育大众化将继续持续高速发展,高校将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为国家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大学毕业生将成为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且大学生要树立好择业的观点,调整好就业心态。当获得一个理想职业的时机还不成熟时,应采取“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办法,把就业过程当成取得个人职业生涯经验的重要经历,通过就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合理的职业流动,逐步实现自我价值,取得事业的成功。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优秀篇5

一、调查方式及范围:

本次活动主要采取查阅资料、网上调查等方式,针对各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毕业生的调查。

二、调查内容:

1、20xx年毕业生就业环境:

据统计今年,中国将有6xx万名研究生、大学本专科学生毕业。外加去年未找到的毕业生2xx万,可预计20xx年的高校就业人数多达8xx万,而xx年这一特殊的年间我们不仅遭遇到了金融危机的重创,还经历了刻苦铭心的雪灾、地震等一系列的重大事件交织发生的一年。这些重大事件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并构成了当前就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在全球金融危机重压下,20xx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民营企业倒闭,而在20xx年,民营企业吸纳了342%的大学毕业生。一方面我国就业人数明显增加,另一方面企业萎缩明显,企业校园招聘也相应畏缩。往年xx月,各大企业都早早地启动了校园招聘计划,各大高校内也因此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由于遭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就业市场整体不景气,很多大企业为了降低人工成本不得不大规模裁员,同时很多作为吸引就业主体的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劳动合同法、出口遇冷等多重因素影响,业务订单量明显减少,用工需求也明显减少。这给学生就业客观上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2、20xx年就业现状:

1就业单位性质流向

随着就业问题的日益严峻,现在就业形势开始冲击传统观念,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迫于就业压力,渐渐地“不重学历重技术”,“不选本科选专科”。从目前很多高分考生开始选高职来看,说明家长和学生的观念已经开始慢慢改变。在本科院校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高职院校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新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市场化,更符合当前就业形势,为专科层次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但是近期特别是今年以来人们更加不注重学历的,越来越多的高中生选择了学技术,或是直接就业。

2、热门专业与需求形式:

从20xx—20xx年x月中旬毕业生行业就业情况来看,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五大行业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其中,制造业是目前吸纳毕业生最多的行业,本科学历各年度比例分别占到2998%、29xx%和4329%,专科学历各年度比例分别占至4133%、43xx%和x637%。

从调查来看:20xx届大学毕业生在湖南省就业的行业大类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其中,有26%的本科毕业生和2x%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于制造业。但值得注意的是,但这一比例低于全国20xx届本科生(27%)和高职高专(31%)毕业生就业于制造业的比例。民营和个体企业是湖南省20xx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的雇主类型,雇用了37%的本科毕业生以及66%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湖南省20xx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的雇主规模是300人以下,其次是3001人以上;雇主规模300人以下的本科毕业生占到42%,高职高专毕业生为x6%。

3: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情况:

湖南省20xx届、20xx届、20xx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

三、就业态度分析:

1、现在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太高,总觉得孩子找的工作薪水不能太低、不能太累,而且还要稳定,这样就给毕业生很多的压力。大部份学生把考公务员当和事业单位当作唯一选择,宁可有业不就。加之学生对自己认识过高,在调查中发现,90%以上的学生希望每月工资在xx00元以上,工作时间不超过x天,还要提供住宿条件,这样就无形缩小了就业范围。

2、不愿到中小企业就业。据统计,20xx年1月x日,由云南省教育厅主办,西南林学院、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我院在西南林学院联合举办农林类毕业生双向选择洽谈会,共xx2家用人单位参加,提供就业岗位3x00个左右,结果我院毕业生不足x0%,签约率更是寥寥无几参。而实际上,我国就业市场反映,承受力最大、需求量最大的是中小企业,不愿到中小企业就业,无疑又缩小了自己的就业范围。

3、创业不如就业。多数大学生感到创业艰难,多方面准备不够,缺少充足的勇气和决心,只有极少数毕业生认为就业找饭碗不如创业谋发展。

4、促进就业措施:

鼓励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是增加就业的重要途径,已被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地方政府反复呼吁,多次部署,对增加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必须把增加就业与提升产业结构的双重任务结合起来加以解决,把劳动力的需求与劳动力的生产结合起来加以解决。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要大力发展专业技术教育,改变目前的教育目标。目前我国各级教育的目标是提高上一级重点学校的升学率,这是应试教育的根源。邓小平同志1983年为教育题词: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改变教育目标,就无法改变应试教育,就会不断加剧今天一方面高技能人才奇缺,一方面高学历人才失业、文凭贬值的尴尬局面

还有一个关于教育的错误口号流毒甚广,那就是扩大教育消费,拉动内需。把教育当成消费是完全错误的。教育是投资,不是消费。把教育当成消费,当然要以满足消费需求为原则,从教育需求者的角度大学招生当然是多多益善,但这样做只对学校有利,对满足学生家长的虚荣心有利,对学生成材不利,对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利。

我国目前已具备了加快结构升级的资金条件和技术条件,但就是不具备人才条件,使我国企业不得不在劳动密集型行业过度竞争,人才问题不解决,将很难从这次经济调整中走出来。必须通过政府的宣传引导、政策鼓励、资金支持,改善各类专科学校的办学条件,将他们与大学一视同仁,吸引更多的优秀学子从事技术工作。国家应在工资待遇上向高级技工倾斜,在技工职称上应有最大上升空间,最高应与教授齐。

2、大力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水平。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xx年农民工占城镇从业人员比重已高达467%。据全国总工会的一份调查,农民工在加工制造业就业中已占682%,在建筑业中占798%。这几个数据说明,农民工的素质已经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制造业和建筑业的水平。而目前农村教育状况却不容乐观,这是目前农民工素质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国家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这对推进我国工业化、加快产业升级具有十分重要和紧迫的意义。

关于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精选相关文章: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优秀篇6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我们小组做了一次网上问卷调查,共有548位大学生参与了回答。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主观题三种方式来回答问题。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调查结果呈现出几个问题:

一、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22.92%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优秀篇7

一、报告说明

(一)本篇调查报告因个人水平、时间、精力有限,仅如实反映金融专业就业现实状况,并不做,也没有足够信息来做相关研究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金融专业就业情况。报告中的设计到的任何观点均引自其它研究报告,非本人观点,仅作参考。

(二)调查范围为金融证券业及金融银行业;调查样本为申银万国证券公司成都分公司及中国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调查方式为个别样本观察;调查对象为公司基层,中层各职位;调查内容为金融专业毕业生在证券,银行宏观就业现实状况及趋势和具体样本岗位工作状况。

(三)调查时间精力限制,调查资料除来自实地考察记录整理以外,在一定程度上的参考了网路上一些大型、权威的相关内容调查研究报告。

(四)作者现今水平有限,信息搜集有限,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情况,读者在浏览本报告时请有选择的进行参考。

二、报告前言

金融是现代社会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标志性产业,也是一个典型的高收入弹性产业,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金融日益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紧相连。因此一种观点认为,如今金融人才短缺,就业前景广阔。

然而在大学扩招的浪潮中,金融学个专业的扩招是极其明显的。另外,XX年广东省高考有70%的学生首选金融和商业相关专业,而在商业极其发达的美国,这个比例也只有30%。经统计资料表明,许多本科毕业生毕业之后进入银行都是从站柜台开始,最终能够熬出头的也是其中的小部分。面对金融行业越来越高的入行门槛,另一种观点认为,金融从业压力大,就业前景看坏。

那么,到底哪种观点更符合现今金融就业状况呢?从招聘公司来说,对当今毕业生有着什么样的 招聘要求呢?从招聘者来说,在金融行业工作又应该具备何种学历和哪些能力呢?工作在金融岗位的职员又有着什么样的生活形态和收入福利呢?本报告将从但不限于这些问题的角度,通过对证券公司的整体调查,公司经理的述说以及对相关职位职员的采访来反映就业现实状况,事实甚于雄辩,在对事实有过一定的了解后来回答以上两个问题也许会有新的感悟。

三、报告正文

(一)证券公司调查

调查时间:XX-2-2

调查单位(地点):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调查对象:该公司总经理王,职员肖、徐等。

1、证券业金融专业宏观就业状况(总经理介绍)

以下所提及职位均指除基层职位如文员、柜员等外的与金融专业有直接联系的职位。基层职位的学历要求一般是本科生,职业能力要求是交际能力强,亲和力强,细心,耐心。但一般无论是证券或者银行的职位如今都会将职员安排到基层进行一段时间的锻炼。

证券公司业务分为证券经济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自营业务等。其中证券经纪业务及咨询顾问业务由分公司执行,其它业务均由总公司开展。在总公司(更高级的业务)中对学历和能力总体会比分公司高,一般为优秀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证券经纪业务中,为金融学专业毕业生提供的有证券经纪人、证券(期货)分析师、理财师等,学历要求一般为本科生。经纪人要求人际交往能力强,亲和力强,细心,耐心;分析师则要求对证券行业敏感、熟悉。经纪人薪水根据业务水平而定,多则月薪一万左右,底则月薪XX-3000。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优秀篇8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我们小组做了一次网上问卷调查,共有548位大学生参与了回答。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主观题三种方式来回答问题。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调查结果呈现出几个问题:

一、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22.92%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优秀篇9

随着大学毕业生的增多,以及高学历人数的增多,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而且受到各方面的压力的影响,人才堆积,职业上岗比例失调,导致就业难上加难,真是应了一毕业就失业。校漂族越来越多。针对该问题我们随机调查本院学生对就业问题准备得如何,对将来就业前景的态度,并且将数据总结处理,发现以下几点:只有xx%的学生有一直关注就业前景,几乎没有人想要创业因为需要资金门路关系,xx%的人选择要继续深造,而且近乎百分百的大专生认为毕业实习需要关系人脉,专业成绩倒是其次。少部分学生认为个人素质很重要,应该注重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能否充分的准备就业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它决定你是否能在将来的社会生存中胜出。对你将来发展做出正确的判断。

一、问卷调查

(1)调查范围:XXXXXXX

(2)调查目的:了解XXX对就业的准备情况,使他们能正确认识到未来的就业情势。

(3)调查方式:网上问卷调查

链接地址

结果表明本院学生对就业的准备情况不是很好,大多数大学生都不能充分地准备就业,导致出现了一些问题,随着各大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在逐年增长。虽然政府在不断地增加就业机会,而面对不断增加的就业人群,那只是一点皮毛而已,供不应求的现象依然存在。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仍然不容乐观。

(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有以下几个特点:

1、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人数差距太大

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业岗位数量多得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这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个直接原因。

2、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前些年,出现了几个热门专业,如计算机,土木工程等等。不可否认,这些专业至今仍然是热门专业,仍然是社会的焦点问题。致使众多考生纷纷报考这些专业。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的:既然是热门专业,那么社会上的需求量就大,工作自然就好找。这话不假,可是,当所有的人都这么想的话,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虽然需求量大,但学习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已经超过饱和。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扎堆现象。这也就是为什么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们找不到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3、薪水与自己心中的希望值不符

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

4、各企业选人挑剔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二)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现状与分析

1、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随着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骤增。从整个国家来看,正在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部分国有企业的大量职工下岗待就业,同时,农村富余劳动力正在向非农领域转移,向城市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这样一来,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形势越来越严峻。

2、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不合理

毕业生在就业中出现了结构性矛盾,包括地区结构、专业结构等。就业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就业形势好,人才非常多,就业渠道也比较畅通,而西部欠发达地区,就业情况比较糟糕,缺乏人才,又流不住人才,造成人才流失,经济发展缓慢。

近年来,一种情况有的学校追求短时效应,不顾本校的实力,盲目开办一些热门专业,造成人才供求过剩;另一种情况是,有的高校市场灵敏性不够,对一些冷门专业,社会需求少的专业,不作及时调整,没有及时调整招生人数,改革课程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毕业未就业就先失业。

3、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高校就业工作是由教育部门管理,户口是由公安部门管理,而人才市场的管理又是由人事及劳动部门管理。而这些部门相互之间沟通不够,再加上一些地区还有地方保护主义,对生源是本地的毕业生大开绿灯,而对一些外地毕业生则加上各种条件加以限制。一个真正公平、竞争、择优、有序的就业市场尚未建立,服务保障体系还未健全,体制性障碍还未真正消除。

4、用人单位的盲目人才高消费

一些用人单位缺乏人才培养机制,希望进一个人才,就马上发挥作用,创造价值,因此,非常看重工作经验,认为应届毕业生只是有书本上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差,不太愿意接受应届毕业生,不想把时间花在对毕业生的培训上。

5、高校就业指导滞后

高校缺乏有效的就业机制,就业指导体制不完善,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挂靠在学生管理部门,或者是刚从相关部门分离,其管理幅度相对较小,其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欠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质量不高,就业指导课形式单调,有的只是在学生大三大四阶段开设,没有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全过程。

6、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问题

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就业期望值较高,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不顾自身的条件,导致用人单位不敢接收;片面追求大城市,不愿去一些小城市发展;对单位选择过高,看重国家机关、大单位等,对一些小企业不感兴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

7、大学生本身的素质问题

近年来的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学生的基础也有高有底,加上高校的软件和硬件设施都没有跟上,随之带来了学生质量的下降,有的学生成绩不错,但动手能力差,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适应能力也强,但是学习成绩差,与用人单位交之失臂。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非常复杂,而且还隐含着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在当前新形势下,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也需要政府,学校及整个社会的努力,要解决这些问题也不能是一蹴而就,只能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创新观念,完善制度和改进工作方式,不断深化改革来完成。

1、政府应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就业市场

要解决高校就业问题,政府要加强经济调控手段,对去西部地区和条件艰苦的一些重点单位和行业就业的大学生,在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上给予较大的优惠,采取措施鼓励大学生去那些地方就业。在完善就业市场方面,政府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扫除体制性障碍。各级政府要开放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种种政策限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积极疏通就业渠道,不断完善就业市场。另外,政府还应发挥自制优势,主动为高校和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和就业指导。

2、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各个用人单位改变自己的人才观,不要盲目追求人才的高消费,让那些博士和硕士来装点门面,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置换冗员。总之,用人单位改变自己的人才观念,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3、高校要强化内部改革

大学毕业生是高校产出的最终“产品”,其就业率与就业层次的高低,是一所高校办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生源,也影响着在校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情绪,因此学校要深化自己内部改革。

高校要主动适应市场,适时地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基础学科、应用学科的建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毕业生;同时还要根据市场需求,开设新专业,灵活地调整专业设置。

高校要建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效机制。理顺就业指导工作的体制,建立相对独立的就业指导机构,并充实人员与配备,充分拓展机构职能。就业指导机构还应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在涉及到学校调整专业结构工作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最终促使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充分就业。

4、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工作的目的就是促进毕业生充分合理地就业。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让他们知道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要做好哪些准备。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在教材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形式上,要引入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不要把就业指导课拘泥于课堂,要采用多种形式,如请一些优秀企事业人士做报告,开设模拟招聘活动,还应注意网络资源的利用,组建网上论坛,让师生可以在网上进行探讨。

5、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素质,更新就业观念

目前就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竞争,大学生要把就业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在大学生涯中,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充分利用高校这一平台,不断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在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另外,大学生们要认清就业形势,主动学习和掌握就业技巧,提高择业能力,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地确定就业期望值。只有这样,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总之,能否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一所高校的生死存亡,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解决此问题,要在政府的指导下,积极应对市场,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拓宽就业渠道,更新就业观念。同时,大学生也要及早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积极面对就业问题。

调查报告执笔人:XXX

XX年X月X日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优秀篇10

伴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招生的扩大和就业“市场化”进程加快,中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题。即将面临就业的我们,作为背负着家长、社会和自身的期望值的特殊群体,通常我们自我定位比较高,对自己未来工作期望值很高,社会对我们要求也很高,这使我们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

第一部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自1999年开始,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量逐年扩大,使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进入到了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渐露端倪,成为近几年突显的社会问题,而且有愈演愈烈的局势。20xx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280万人,比20xx年增加68万人;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338万,比20xx年增加58万;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更是创造了690万的记录。据统计,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已经高达727万,就业形势紧张的现状已很难避免。尤其是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就业可能就是难上加难了。大学生就业难!这已成为社会上“老生常谈”的社会问题。

“毕业就失业”是所有将要走出大学的大学毕业生面临的问题,他们的就业面临着巨大压力。因为目前中国正处在人口总量、劳动就业人口总量的高峰期,劳动就业人口总量在最近两三年将会达到峰值。就业压力则可能使就业结构矛盾更加突出。

中国,做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古就有尊崇教育的优秀传统。可是走到今天,我国的高校体制培养出来的高材生却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这是一个值得大家探究的问题。

第二部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整个社会就业问题的缩影,很多国家都存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但是中国目前这个问题比较严重。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为了尽量满足更多人受高等教育的愿望,势必会造成大学生人数增加,导致就业问题日益严峻。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状况,创造不了如此多的就业机会,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大学毕业生需求。

一、社会

(1)、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结构性矛盾影响就业状况。导致就业难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地区差距的扩大所导致的区域结构性矛盾。大学生就业难处于“两难”境遇:一边是毕业生想去的地区和单位不要毕业生或毕业生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另一边经济发展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和边远地区、贫困山区及乡镇长期招收不到应届大学毕业生。

(2)、是国家就业制度和相关政策法规不很完善。用人指标、户口、档案等问题,导致一些大学生放弃既有机会,用人单位招不到人。三是就业竞争激烈,市场达超饱和。大学生毕业人数的不断增加,然因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岗位数绝对减少大学培养的学生不适应市场的需要等,使他们在求职择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3)就业过程存在着不足。首先,就业信息的双向不畅通,毕业大学生无法得到用人单位的完备信息,同样,用人单位也由于信息不完善无法找寻到最合适的人才。再者,就业环境中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男女就业不公平,文理就业不公平以及面试中的暗箱操作,都使得大学生就业的趋势更加严峻。

(4)社会壁垒的形成。就业市场分割的现实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近年来,毕业生自主择业已成主流,而户籍、档案等一些因素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的绊脚石。许多在找工作的大学生都有“非本市户口免谈”的经历,由于没有用人单位所在地户口,使大学生与许多好的工作机会失之交臂。国家就业制度和相关政策法规不很完善。用人指标、户口、档案等问题,导致一些大学生放弃既有机会,用人单位招不到人。

二、学校

(1)、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滞后于社会发展,没有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主动调整,往往依据自身师资条件等,专业设置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严重,造成供给结构失衡。

(2)、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陈旧。对于实用性强的技术岗位招聘,很多单位在通过与学生面试中反映,高校部分专业课程设置无法与单位实际需求相适应。

(3)、忽略职业素质培养对学生的重要性。很多高校根据专业的不同开设了赏析课,却没有高校在课程中设计职业素质课。这让许多高校毕业生在工作中连最基本的职场礼仪都不了解,为自己职场发展造成了障碍。

(4)、教师工作量加大,整天忙于应付事务性的工作,没有时间补充新知识,缺乏职业生涯指导的专业研究。

三、大学生自身

(1)、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许多企业人力资源部人员认为当代大学毕业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欠缺:①、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②、能力水平低下,特别是实践动手能力不强。③、综合素质不高,难以胜任更高层次职位的需要,大学生缺乏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较差,缺乏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有些学生在为人处事方面还存在种种缺陷。

(2)、大学生自身定位不准确。大学生缺乏对自我客观科学的认识,常高估自己的能力。大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社会需求不关心,对职业目标模糊,不能很好地将自己所学专业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有不少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不能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过高地追求超越自身素质的职业和社会提供的条件,缺乏正确的择业定位。主要表现在:择业期望值普遍过高,一毕业就想拿高工资,谋好职位,出人投地,而并未考虑自身是否具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实力;过分看中单位的医疗、养老保障制度等,只把目标锁定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外企上。择业期望值普遍偏高,不肯放下架子,缺乏脚踏实地从基层开始干起的精神。 “高不成,低不就”,已然成为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尴尬原因。

(3)、大学生自身性格缺点。近几年毕业的大学生很多都是“90后”的独生子女,他们普遍对父母的依赖性较大,缺乏独立的为人处世的能力,而且社会对“90后”这一代的评价褒贬不一,用人单位认为“90后”大学生员工普遍存在着散漫、忠诚度低、责任心弱等缺点,使用人单位招聘时有所顾忌。

第三部分、解决措施

(一)、国家

(1)、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机制,促进就业。通过各项鼓励人才合理流动的政策,消除户籍、档案等人为限制毕业生自由就业的障碍,加大对支边、支农的引导和扶持力度,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政府应注重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协词增长。经济的发展不只是一味地追求GDP的增长还要增进人民的福利。国家应该构建以大学生就业为核心的公共政策体系,努力扩大就业,在有的时候还应该不惜牺牲一点经挤增长速度栗保证大学生的充分就业。

(2)、政府应加大对企业的引导和规范。企业是消耗大学生的第一大基地,所以政府应通过合理的优惠经济政策来引导企业吸收大学生就业、通过法律法规已经其它政策来规范企业行为,从而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3)、利用市场经济来推动和加快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在专业设置上要改造传统专业和基础学科,加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的专业建设力度,适当减少专业数量和专业知识课程扩大专业知识面,使得专业设置更加优化;在人才培养上,高校应该打破学科壁垒,加强各学科的融合,建立学用结合的`培养体制,依据企业需求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决定性环节,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

(4)、全方位提高大学生素质。高校在推动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同时,要狠抓教育质量,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教书应先育人,学校在育人方面要加大投入、加强引导。高校还应该加大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让学生有目标地安排大学生活,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1)、社会上的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实际的人才观。单位要改变唯经验论、唯学历论,摒弃用人歧视,鼓励人人都作贡献。其次,选人标准要合理。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细化,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确定招聘人员质与量。最后,确定科学招聘程序。要确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在按程序进行考核后,择优录用。用人单位的聘用制度合理将能够更好地增加用人单位与求职大学生之间的了解,有利于单位招到理想的人才,求职者能够找到理想的工作。

(2)、用人单位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用人单位不应该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而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大学生是国家花大力气花培养出来的人才,用人单位应该积极吸纳各层次的大学毕业生。给他们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承担起社会责任。

(3)、建立合理、科学的组织人事制度。减少“人情关系”对就业干预的重要措施是建立合理、科学的组织人事制度的基础,要坚决实行“德为前提,能为本位”的组织人事制度,即公开选人,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唯情、唯圈;建立竞争上岗的优胜劣汰的岗位流动机制;对人和工作岗位进行科学测评,知人善任,合理分工;根据能绩大小实行奖惩;科学地将职权和才能功绩分开度量,明晰二者的界限和度量标准,充分调动职权和才能所具有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信息透明化和有效的监督机制是公平行政的有力保障,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政府权力运行过程的公开和透明会大大地降低腐朽发生的几率。建立合理、科学的组织人事制度会从根源上防止利用关系以权来谋私的行径。唯有如此,才能科学合理地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地位升迁和职业流动问题。

(三)、学生

(1)、培养并建立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特征是成功就业的基础和保障,在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教育中尤其应注意以下人格特征的培养:乐观自信、积极进取、善于合作、勇于创新、意志坚强、谦虚礼貌、自立自强、耐挫性高、自控力强、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等来增强自己的就业心理能力。大学生作为各种就业压力的实际承受者,谁也无法避免一些意想不到的失败,但是能够选择对待就业失败的态度。就业成功是蕴藏于每一位毕业生心底的一份强烈渴望,。当一个人一无所有却胆敢“想象成功”时,他就拥有了一份严谨而理性的思维方式和乐观自信的心理状态;这种理性的思维方式能使心智不断提高,而积极的心理状态,更能给人生带来快乐的心理体验,并不断催人奋进,这就是自信给人带来的力量。由此可见,乐观自信是促使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心理动力之一。其次,要培养良好的意志和坚强的性格。意志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心理条件,大学生要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和决策的果断性,避免在关键时优柔寡断、丧失良机。性格是人格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良好的性格对于正确思维、理性处事有巨大作用。所以,大学生要善于听取意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实践中防止和克服怯懦、自卑、孤僻、狭隘、忧郁、狂躁等心理。

(2)、完善自身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的规划的建立与执行可以帮助大学生确定自己的人生轨迹。职业生涯是指个体职业发展的历程,一般是指终生经历的所有职业发展的历程。科学地将其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特征和任务,做好规划,对更好地从事自己的职业,实现人生目标,非常重要。

(3)、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一方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贵的品质。成材必先成人,好的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是成材的基础和保障。另一方面。在校大学生不仅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还要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组织能力。树立团队精神,适应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极投身社会实践。在提高道德品质、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同时,大学生还要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努力实现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由学生向社会人转变,向年轻、有为、责任的青年转变,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4)、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根据职业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将已有知识科学地重组,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满足现代社会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是人才成长的基础,也是求职择业的基本保证。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要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同时还应该掌握用于创造更多、更新知识的本领,掌握学习专业知识与提高技能有机结合的方法,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塑造自己,发展自己,不断适应现代社会就业的要求,使自己能够顺应科学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择业的需要,努力提高就业能力。

(5)、要摆正心态,树立全新就业观念。大学生要摆脱天之骄子的思想,低姿态走进职场,不要眼高手低,而错失就业良机。不能一味追求“孔雀东南飞”。大都市就业竞争压力大。而城乡基层单位为大学生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天地。

(6)、加强社会实践。多多利用假期和周末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7)、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充分利用招聘会、网络资源等途径,主动把自己的真才实学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自不易的就业机会。

第四部分、结论

总之,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国家的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大学生、高校、政府及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参与,积极应对。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就业难”的问题将在发展中逐步解决,高等教育大众化将继续持续高速发展,高校将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为国家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大学毕业生将成为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且大学生要树立好择业的观点,调整好就业心态。当获得一个理想职业的时机还不成熟时,应采取“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办法,把就业过程当成取得个人职业生涯经验的重要经历,通过就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合理的职业流动,逐步实现自我价值,取得事业的成功。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优秀篇11

一、报告说明

(一)本篇调查报告因个人水平、时间、精力有限,仅如实反映金融专业就业现实状况,并不做,也没有足够信息来做相关研究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金融专业就业情况。报告中的设计到的任何观点均引自其它研究报告,非本人观点,仅作参考。

(二)调查范围为金融证券业及金融银行业;调查样本为申银万国证券公司成都分公司及中国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调查方式为个别样本观察;调查对象为公司基层,中层各职位;调查内容为金融专业毕业生在证券,银行宏观就业现实状况及趋势和具体样本岗位工作状况。

(三)调查时间精力限制,调查资料除来自实地考察记录整理以外,在一定程度上的参考了网路上一些大型、权威的相关内容调查研究报告。

(四)作者现今水平有限,信息搜集有限,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情况,读者在浏览本报告时请有选择的进行参考。

二、报告前言

金融是现代社会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标志性产业,也是一个典型的高收入弹性产业,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金融日益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紧相连。因此一种观点认为,如今金融人才短缺,就业前景广阔。

然而在大学扩招的浪潮中,金融学个专业的扩招是极其明显的。另外,XX年广东省高考有70%的学生首选金融和商业相关专业,而在商业极其发达的美国,这个比例也只有30%。经统计资料表明,许多本科毕业生毕业之后进入银行都是从站柜台开始,最终能够熬出头的也是其中的小部分。面对金融行业越来越高的入行门槛,另一种观点认为,金融从业压力大,就业前景看坏。

那么,到底哪种观点更符合现今金融就业状况呢?从招聘公司来说,对当今毕业生有着什么样的 招聘要求呢?从招聘者来说,在金融行业工作又应该具备何种学历和哪些能力呢?工作在金融岗位的职员又有着什么样的生活形态和收入福利呢?本报告将从但不限于这些问题的角度,通过对证券公司的整体调查,公司经理的述说以及对相关职位职员的采访来反映就业现实状况,事实甚于雄辩,在对事实有过一定的了解后来回答以上两个问题也许会有新的感悟。

三、报告正文

(一)证券公司调查

调查时间:XX-2-2

调查单位(地点):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调查对象:该公司总经理王,职员肖、徐等。

1、证券业金融专业宏观就业状况(总经理介绍)

以下所提及职位均指除基层职位如文员、柜员等外的与金融专业有直接联系的职位。基层职位的学历要求一般是本科生,职业能力要求是交际能力强,亲和力强,细心,耐心。但一般无论是证券或者银行的职位如今都会将职员安排到基层进行一段时间的锻炼。

证券公司业务分为证券经济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自营业务等。其中证券经纪业务及咨询顾问业务由分公司执行,其它业务均由总公司开展。在总公司(更高级的业务)中对学历和能力总体会比分公司高,一般为优秀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证券经纪业务中,为金融学专业毕业生提供的有证券经纪人、证券(期货)分析师、理财师等,学历要求一般为本科生。经纪人要求人际交往能力强,亲和力强,细心,耐心;分析师则要求对证券行业敏感、熟悉。经纪人薪水根据业务水平而定,多则月薪一万左右,底则月薪XX-3000。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优秀篇12

随着大学毕业生的增多,以及高学历人数的增多,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而且受到各方面的压力的影响,人才堆积,职业上岗比例失调,导致就业难上加难,真是应了一毕业就失业。校漂族越来越多。针对该问题我们随机调查本院学生对就业问题准备得如何,对将来就业前景的态度,并且将数据总结处理,发现以下几点:只有xx%的学生有一直关注就业前景,几乎没有人想要创业因为需要资金门路关系,xx%的人选择要继续深造,而且近乎百分百的大专生认为毕业实习需要关系人脉,专业成绩倒是其次。少部分学生认为个人素质很重要,应该注重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能否充分的准备就业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它决定你是否能在将来的社会生存中胜出。对你将来发展做出正确的判断。

一、问卷调查

(1)调查范围:XXXXXXX

(2)调查目的:了解XXX对就业的准备情况,使他们能正确认识到未来的就业情势。

(3)调查方式:网上问卷调查

链接地址

结果表明本院学生对就业的准备情况不是很好,大多数大学生都不能充分地准备就业,导致出现了一些问题,随着各大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在逐年增长。虽然政府在不断地增加就业机会,而面对不断增加的就业人群,那只是一点皮毛而已,供不应求的现象依然存在。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仍然不容乐观。

(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有以下几个特点:

1、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人数差距太大

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业岗位数量多得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这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个直接原因。

2、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前些年,出现了几个热门专业,如计算机,土木工程等等。不可否认,这些专业至今仍然是热门专业,仍然是社会的焦点问题。致使众多考生纷纷报考这些专业。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的:既然是热门专业,那么社会上的需求量就大,工作自然就好找。这话不假,可是,当所有的人都这么想的话,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虽然需求量大,但学习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已经超过饱和。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扎堆现象。这也就是为什么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们找不到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3、薪水与自己心中的希望值不符

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

4、各企业选人挑剔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二)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现状与分析

1、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随着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骤增。从整个国家来看,正在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部分国有企业的大量职工下岗待就业,同时,农村富余劳动力正在向非农领域转移,向城市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这样一来,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形势越来越严峻。

2、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不合理

毕业生在就业中出现了结构性矛盾,包括地区结构、专业结构等。就业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就业形势好,人才非常多,就业渠道也比较畅通,而西部欠发达地区,就业情况比较糟糕,缺乏人才,又流不住人才,造成人才流失,经济发展缓慢。

近年来,一种情况有的学校追求短时效应,不顾本校的实力,盲目开办一些热门专业,造成人才供求过剩;另一种情况是,有的高校市场灵敏性不够,对一些冷门专业,社会需求少的专业,不作及时调整,没有及时调整招生人数,改革课程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毕业未就业就先失业。

3、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高校就业工作是由教育部门管理,户口是由公安部门管理,而人才市场的管理又是由人事及劳动部门管理。而这些部门相互之间沟通不够,再加上一些地区还有地方保护主义,对生源是本地的毕业生大开绿灯,而对一些外地毕业生则加上各种条件加以限制。一个真正公平、竞争、择优、有序的就业市场尚未建立,服务保障体系还未健全,体制性障碍还未真正消除。

4、用人单位的盲目人才高消费

一些用人单位缺乏人才培养机制,希望进一个人才,就马上发挥作用,创造价值,因此,非常看重工作经验,认为应届毕业生只是有书本上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差,不太愿意接受应届毕业生,不想把时间花在对毕业生的培训上。

5、高校就业指导滞后

高校缺乏有效的就业机制,就业指导体制不完善,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挂靠在学生管理部门,或者是刚从相关部门分离,其管理幅度相对较小,其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欠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质量不高,就业指导课形式单调,有的只是在学生大三大四阶段开设,没有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全过程。

6、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问题

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就业期望值较高,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不顾自身的条件,导致用人单位不敢接收;片面追求大城市,不愿去一些小城市发展;对单位选择过高,看重国家机关、大单位等,对一些小企业不感兴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

7、大学生本身的素质问题

近年来的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学生的基础也有高有底,加上高校的软件和硬件设施都没有跟上,随之带来了学生质量的下降,有的学生成绩不错,但动手能力差,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适应能力也强,但是学习成绩差,与用人单位交之失臂。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非常复杂,而且还隐含着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在当前新形势下,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也需要政府,学校及整个社会的努力,要解决这些问题也不能是一蹴而就,只能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创新观念,完善制度和改进工作方式,不断深化改革来完成。

1、政府应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就业市场

要解决高校就业问题,政府要加强经济调控手段,对去西部地区和条件艰苦的一些重点单位和行业就业的大学生,在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上给予较大的优惠,采取措施鼓励大学生去那些地方就业。在完善就业市场方面,政府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扫除体制性障碍。各级政府要开放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种种政策限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积极疏通就业渠道,不断完善就业市场。另外,政府还应发挥自制优势,主动为高校和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和就业指导。

2、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各个用人单位改变自己的人才观,不要盲目追求人才的高消费,让那些博士和硕士来装点门面,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置换冗员。总之,用人单位改变自己的人才观念,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3、高校要强化内部改革

大学毕业生是高校产出的最终“产品”,其就业率与就业层次的高低,是一所高校办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生源,也影响着在校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情绪,因此学校要深化自己内部改革。

高校要主动适应市场,适时地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基础学科、应用学科的建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毕业生;同时还要根据市场需求,开设新专业,灵活地调整专业设置。

高校要建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效机制。理顺就业指导工作的体制,建立相对独立的就业指导机构,并充实人员与配备,充分拓展机构职能。就业指导机构还应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在涉及到学校调整专业结构工作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最终促使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充分就业。

4、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工作的目的就是促进毕业生充分合理地就业。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让他们知道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要做好哪些准备。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在教材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形式上,要引入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不要把就业指导课拘泥于课堂,要采用多种形式,如请一些优秀企事业人士做报告,开设模拟招聘活动,还应注意网络资源的利用,组建网上论坛,让师生可以在网上进行探讨。

5、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素质,更新就业观念

目前就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竞争,大学生要把就业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在大学生涯中,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充分利用高校这一平台,不断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在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另外,大学生们要认清就业形势,主动学习和掌握就业技巧,提高择业能力,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地确定就业期望值。只有这样,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总之,能否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一所高校的生死存亡,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解决此问题,要在政府的指导下,积极应对市场,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拓宽就业渠道,更新就业观念。同时,大学生也要及早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积极面对就业问题。

调查报告执笔人:XXX

XX年X月X日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优秀篇13

作为一名大三的学生,我们是该为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作一个系统的职业规划。为此,今年寒假期间,我对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的上层管理者作了一次访问,也对目前大学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考察和研究,并对自己毕业后的方向更加明确。

对于非名校的本科生来说,本科的文凭并没有优势,出于一个高不曾低不就的尴尬地带,因此很多成绩良好又肯吃苦的学生们选择了考研,还有一部分家庭条件好的,但又怕吃苦的学生选择了出国读研,而我的选择是就业。

我对企业的高层作了一次访问,虽然没有那么正式,也不可能很细致,但至少有了一些大致的了解。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现在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得到的回答很简单,就是通用人才。我说是否就是可塑性强的,得到的回答很明确,就是这类人才。通俗一点说就是听话的。受访的高层继续说了,企业需要一些基础好的,一个月可以上手的,并且擅于与人合作的人才。接着我又问了一些关于门槛和本科生,研究生和海龟之间优先权的问题,得到的答案让我很是惊讶。门槛不是问题,仅仅是本科生就可以,只是需要相对合适的专业而已。关于优先权的问题,这位leader很明确地说是本科生。对于国外读研的海龟,企业的回答是除非有特长否则不要。这些也只是待遇问题,因为企业也要考虑培养成本。而企业对于研究生,包括海龟认为的他们可以起点比别人高一些和薪水高一些的想法是过于理想化的。现在的海龟回到中国工资并不高,通常他们根本不了解国内的行情,而且眼高手低,企业并不喜欢这样的人才。企业需要动手能力强肯干又听话的人才,因此我更加明确了目标,先有饭碗再求发展、

作了这次访问之后,我又通过网络,找到了关于20xx年大学生就业状况和20xx年就业前景的分析。近两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形势很不好,加上毕业生人数的持续增长,就业情况不是很好。但是我认为这些分析和调查对我们学生来说只能作为参考。要针对我们自己的专业来看,就业率高了不代表我们毕业了就能百分百找到好工作,就业率低了也不代表我们毕业就失业。通过这些刺眼的数据,我们只能感叹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同时也只能咬紧牙关继续努力。

写的再全面的职业规划不如脚踏实地地刻苦奋斗来不断完善自己,争取找到适合双方的职业。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优秀篇14

理想,是人生的指路灯,是生命的奠基石。生命因为有了理想而有奋斗的动力,因为有了理想而精彩。没有理想的人如同一具行尸走肉,这样的人只剩下躯壳,碌碌一生,无所作为,这是人生的一大悲剧。大学里的莘莘学子更是胸怀大志,谁不想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谁不不想充当一个叱咤风云的时代宠儿。当今的大学生,他们满怀激情,满怀憧憬,构筑自己未来的蓝图。我们就大学生就业憧憬问题,对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发展空间与薪酬

根据调查显示,8%的人选择在1000元以下,41%的人选择在1000—20xx,30%的人选择在20xx—3000,21%的人选择在3000以上,

由此可以看出,当提出第一年期望的工资是多少这一问题,大部分人选了1000~20xx元。有人说,不注重第一年的工资,关键是第二年,第三年的。看来大家普遍都注重的是自己的发展空间。求职时,应该明白自己看重的是什么、渴望得到什么、未来发展如何,个人的发展前景与待遇发生矛盾的时候,每个人的选择都会不一样。显然薪金不再是大学生最为看重的因素了。理性地对待薪金这是个正确的心态,一心想高薪,反而影响了工作的表现,积累经验才是第一位的。

根据调查显示,63%的人选择在沿海开放城市工作,13%的人选择回家乡,12%的人是去内地省会城市,7%的人选择去国外发展,5%的人选择在边远/大西北/农村工作。

由此可以看出,不少大学生还是认为留在沿海开放城市,就业发展的机会比较多,才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而且从数据中更可看出当代大学生还缺乏吃苦耐劳和奉献精神,偏远地区经济发展较落后,很多大学生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情愿留在大城市发展。

三、要高薪还是要爱好

据调查显示,46%的人对与自己专业 m.shancaoxiang.com 有关的工作感兴趣,36%的人考虑个人爱好,还有18%的人只考虑金钱因素。

任何你再喜欢的工作都会有厌烦的时候,什么工作都一样,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不要把工作当作事业,它只是谋生的手段而已,因此更多的人回选择与专业有关的事业从事。当你有一定经历后你才可能有事业,当然有可能有些人一辈子只有工作而没有事业。还有大部分人认为,爱好很重要,只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才可能百分之百的投入和做好,做自己所擅长的事情才有开创一片天地的可能。

四、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的信心程度

据调查显示,2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就业前景广阔,56%的人认为就业前景尚可,11%的人认为现在考虑此问题毫无用处,13%的人则表示不知道。

信心是成功的第一要诀。在考虑自己就业前景过程中,信心不仅给大学生带来勇气和力量,也会使用人单位,首先从气势上产生认同感。要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保持坚定的信心,首先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够胜任工作。其次,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要抓住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优势,尽量避开自己的不足,这样,就有可能使你在择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其三是要有一腔打动用人单位的热情。要给人感觉到,我是热爱生活、热爱事业的。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优秀篇15

作为一名大三的学生,我们是该为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作一个系统的职业规划。为此,今年寒假期间,我对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的上层管理者作了一次访问,也对目前大学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考察和研究,并对自己毕业后的方向更加明确。

对于非名校的本科生来说,本科的文凭并没有优势,出于一个高不曾低不就的尴尬地带,因此很多成绩良好又肯吃苦的学生们选择了考研,还有一部分家庭条件好的,但又怕吃苦的学生选择了出国读研,而我的选择是就业。

我对企业的高层作了一次访问,虽然没有那么正式,也不可能很细致,但至少有了一些大致的了解。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现在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得到的回答很简单,就是通用人才。我说是否就是可塑性强的,得到的回答很明确,就是这类人才。通俗一点说就是听话的。受访的高层继续说了,企业需要一些基础好的,一个月可以上手的,并且擅于与人合作的人才。接着我又问了一些关于门槛和本科生,研究生和海龟之间优先权的问题,得到的答案让我很是惊讶。门槛不是问题,仅仅是本科生就可以,只是需要相对合适的专业而已。关于优先权的问题,这位leader很明确地说是本科生。对于国外读研的海龟,企业的回答是除非有特长否则不要。这些也只是待遇问题,因为企业也要考虑培养成本。而企业对于研究生,包括海龟认为的他们可以起点比别人高一些和薪水高一些的想法是过于理想化的。现在的海龟回到中国工资并不高,通常他们根本不了解国内的行情,而且眼高手低,企业并不喜欢这样的人才。企业需要动手能力强肯干又听话的人才,因此我更加明确了目标,先有饭碗再求发展、

作了这次访问之后,我又通过网络,找到了关于20xx年大学生就业状况和20xx年就业前景的分析。近两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形势很不好,加上毕业生人数的持续增长,就业情况不是很好。但是我认为这些分析和调查对我们学生来说只能作为参考。要针对我们自己的专业来看,就业率高了不代表我们毕业了就能百分百找到好工作,就业率低了也不代表我们毕业就失业。通过这些刺眼的数据,我们只能感叹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同时也只能咬紧牙关继续努力。

写的再全面的职业规划不如脚踏实地地刻苦奋斗来不断完善自己,争取找到适合双方的职业。

推荐访问: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 优秀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优秀范文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优秀论文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优秀范文大全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范文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结果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内容怎么写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报告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内容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表

热门排行Top Ranking

支部组织生活方面存在问题清单和整改措施 党组织生活个人问题整改清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支部组织生活方面存在问题清单和整改措施党组织生活个人问题整改清单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

2021年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党组织生活个人问题整改清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21年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党组织生活个人问题整改清单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军队战斗力损耗的新变化

关键词:军队;战斗力损耗;新变化军队战斗力的结构,是战斗力各要素间的结合方式和相互关系。军队战斗力的

小学六年级毕业演讲稿100字左右9篇

小学六年级毕业演讲稿100字左右9篇小学六年级毕业演讲稿100字左右篇1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

问题及整改措施 (2) 药房个人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问题及整改措施(2)药房个人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精品文章《问题及

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最新) 能力作风建设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最新)能力作风建设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在认真

疫情防控赞美警察诗朗诵 关于警察的诗朗诵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疫情防控赞美警察诗朗诵关于警察的诗朗诵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疫情防控赞美警

纳税人满意度调查存在不足及对策探讨 提升纳税人满意度的方式方法有哪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纳税人满意度调查存在不足及对策探讨提升纳税人满意度的方式方法有哪些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纳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是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它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影

2020党支部班子查摆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农村党支部问题清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20党支部班子查摆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农村党支部问题清单文章,供大家阅读参

消防安全检查简报 派出所校园消防安全检查简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消防安全检查简报派出所校园消防安全检查简报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简报第2期申扎县中学

2021教师党员年度个人总结8篇

2021教师党员年度个人总结8篇2021教师党员年度个人总结篇1敬爱的党组织:我是一个普通年轻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