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课程案例一等奖5篇
信息化教学课程案例一等奖欢迎下载散步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品读课文中具有对称美的句子及含义丰富的语句。3、感受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息化教学课程案例一等奖5篇,供大家参考。
信息化教学课程案例一等奖篇1
欢迎下载
散步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课文中具有对称美的句子及含义丰富的语句。
3、感受文本字里行间的浓浓亲情与生活责任感,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人”。
4、学习课文“以小见大”的写法。
【教学重点】
1、悟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2、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教学难点】
1、在朗读中发现美、品评美,逐步提高赏读美文的能力。
2、理解“我”对生活的使命感。
【教学用时】一课时
【教学设想】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伴随着轻悠的钢琴曲《爱的协奏曲》(理查德·克莱德曼演奏)(背景音乐),在春光烂漫的田野上,一家人在高兴地散步(背景画面)。
教师朗诵:诗歌《散步》(多媒体显示)
“散步的时候 /我走直路 /儿子却故意 /把路走弯
欢迎下载
我说 /把路走直 /就是捷径
儿子说 /把路走弯 /路就延长”
请学生看画面,回忆与家人散步的情景,并说说留在自己记忆深处的散步时的精彩瞬间。(2—3名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一起跟着莫怀戚一家人去《散步》,去感受他这个四口之家的浓浓的亲情。”(板书课题、作者)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用心感受:“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听读后,请几位学生谈谈个人的感受)如幸福、温馨、和谐、和美等。
2、学生有选择地朗读课文语句,教师指导。
试一试,将文中最能体现亲情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你能读出其中浓浓的亲情吗?
3、复述内容
请一二名学生以小男孩的身份来复述课文内容,其他学生点评。
4、师生共同理清文章的基本线索。(以小男孩的身份)
爸爸劝奶奶散步→全家人一块散步→走大路与走小路的分歧→奶奶依从了“我”→在不好走的地方,爸爸背起奶奶,妈妈背起“我”。
三、探讨质疑,感受亲情
欢迎下载
1、“在散步的时候,小男孩一家发生了什么事儿?”学生默读第六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合作探究问题。
(1)在解决分歧的过程中,谁做得最好?你可以看出谁的权力最大?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来,画出来,读一读,品一品。
(可以说每个人都做得好,因为爸爸孝顺奶奶,奶奶慈爱亲切,妈妈温柔贤惠,“我”聪明乖巧。)
(“我”家成员之间不存在权力的大小,“我”听爸爸的,爸爸听奶奶的,奶奶听“我”的,妈妈听爸爸的,大家之间好像构成了一个循环的关系链,那是因为有亲情——互亲互爱。)
“那么究竟听谁的呢?”——由“爱”决定,这个“爱”,对晚辈来说,是“尊老”;对长辈来说,是“爱幼”。
(2)在面对分歧时,爸爸为什么“一霎时”“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爸爸是家庭的顶梁柱,现在“我”与奶奶发生了“歧路之争”,大家都听爸爸的,处理好了,全家高高兴兴,处理不好,别别扭扭,还会影响家庭的和谐,所以爸爸会“一霎时”“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3)文中说“我决定委屈儿子”,是不是爸爸不在乎“我”的意见?
(“我决定委屈儿子”并非表明爸爸不爱儿子,只是拿
欢迎下载
奶奶和“我”比较来看,奶奶年事已高。可见,爸爸十分孝敬奶奶,想尽最大的努力满足奶奶的愿望,这种孝心是难能可贵的。)
(4)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爸爸毫不犹豫地依从了“我”走小路,那么,奶奶会怎样想?
(5)第七段描写奶奶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有什么作用?
(它写出了春的气息,是春天在召唤我们,生命在呼唤我们,表明了“我”走小路的原因。)
2、学生集体朗读第八段,思考:作者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文章最后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是不是也太夸张了呢?
(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惟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非稳当不可。它实际含蓄地写出了在一个家庭中我们父母的责任,他们特有的心理感受,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起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一个“世界”,很有象征和比喻意义,突出了我们父母那种深沉、庄严的感觉,生活的使命感,表现了一家的和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3、教师小结
欢迎下载
这家人有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疼爱但不溺爱。我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亲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儿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长大后他也一定会像爸爸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这种“尊老爱幼”的传统伦理道德就会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播放公益广告视频《妈妈洗脚》):一位年轻的母亲端着一盆热水去为年迈的婆婆洗脚,年幼的儿子看在眼里,也端来一盆水,说:“妈妈,我也为您洗脚……”
四、品赏语言,学习写法
1、你喜欢课文中哪些精彩优美的语言?为什么?(学生分小组学习、自由讨论,教师从旁指导)
(教师特别提示)课文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它的对称美。
(多媒体显示)学生齐读:
有的浓,有的淡。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师生共同品赏“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2、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儿,作者却能反映出一个重大的主题,这样的写法就是“以小见大”。你能找出文中有预
欢迎下载
示性的句子吗?
(学生交流、回答)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教师阐释)
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真的很平常,老人和小孩在选择道路时有了分歧,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可作者却有一双慧眼,从这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和谐美好的感情,并由此推及尊老爱幼的中华美德,文中处处流露着浓浓的亲情:它是一幅温馨的亲情图,是一首欢快的亲情曲,是一篇美妙的亲情诗。
3、为了反映这样一个主题,用“散步”为题好不好?你还可以用其他的题目吗?
学生交流、讨论,相互评判,鼓励创意。如责任、深沉的爱、和美的一家等。
教师小结:
同一篇文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拟定标题。只要标题符合文章内容,都是值得肯定的。不过,本文用“散步”作标题很好,一是朴实,二是题目不太大,三是不过于直白地点明中心。
欢迎下载
五、联系实际,提升亲情
1、生活中亲情的体现,不是轰轰烈烈、惊天憾地,而是点点滴滴,如春雨般悄悄滋润着我们的生命。请大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发生在自家的充满亲情的故事(某个细节)。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交谈。
2、假如有这样的分歧也同样出现在你的家里,想一想,你该怎么办?
吃完晚饭,全家人聚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想看戏剧,父亲想看新闻,母亲想看连续剧,而你想看动画片,此时,如果遥控器掌握在你的手中,而全家人都听你的。
六、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播放背景歌曲《人间第一情》)
1、教师总结
世间有爱,家中有情。亲情是人间第一情。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成为避风的港湾;家,因为有了浓浓的情而成为幸福的摇篮。今天,我们一起用心灵陪同莫怀戚先生一家三代做了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散步,他们一家使我们懂得了,一个和谐与温馨的家庭,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共同用爱心来营造,当彼此的利益和愿望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学会理解和体谅,学会忍让和宽容,要有一种保护幼小,善待老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欢迎下载
(多媒体显示)一幅对联: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牵手相依偎
横批:互亲互爱
2、课外作业(任选2~3题)(多媒体显示)
(1)比较阅读
a、本文与《羚羊木雕》有相似性,又有区别,试比较阅读。
b、读《三代》这篇短文,与课文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2)美文推荐:《牵着母亲过马路》
(3)搜集2019年全国道德模范“孝老爱亲模范”人物事迹材料。
(5)请以“感恩父母”为主题,拟写一段60字以内的温馨语句,通过手机短信发送给你的父母。
信息化教学课程案例一等奖篇2
《颐和园》教学设计
卢龙县教育局仪器电教站
母燚华 【教材分析】
《颐和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8课,这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学情分析】
《颐和园》是第七册第五组教材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揣摩作者的叙述顺序,表达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祖国河山的壮美秀丽。结合单元训练点和学生实际,本课的训练点为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叙述顺序,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的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课文重点段落是
二、四自然段,学生不易把握的是介绍的景物较多,比较分散。同时作者对颐和园中的景物只进概括性的描述较为抽象,学生对颐和园的景物没有感性认识,不容易理解。【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朗读感悟颐和园的美景,培养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1、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哪呢?
2、学生自由分说。
3、当提到北京时,师适时引入对颐和园的介绍。
那可是个美丽的地方。它是清代乾隆年间修建的皇家园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片有关颐和园的文章。(板书课题)并强调“颐”的写法,齐读课题。
4、师:老师找了一段有关颐和园的风光片,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播放颐和园的风光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了解作者游览顺序。
1、生欣赏完颐和园的风光片,谈谈感受。
2、师:写颐和园的文章更美呢!我们赶紧打开课本第18课读一读吧!注意,在读之前,老师先提两点要求:(1)、要读准字音。(2)、一边读一边思考: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
3、生自由读课文。
4、分段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师随机指导字词的音形意。例如:
1栽是平舌音,它还有两个形近字:载、裁。让学生读一读,并分别组词。
2、强调“几乎”中“几”的读音,并提醒它是多音字。
3、理解“远眺”一词。 „„
4课件出示本课需要掌握的词语,找生读,再齐读,理解“朱红”。
5、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师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6、你是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师课件出示这些句子,生齐读这些重点句子。
7、生根据板书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说说作者游览的顺序。
三、精读感悟,进一步感受颐和园的美
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点读一读,并勾画出自己认为美的句子,再多读几遍。
(一)感受长廊的特点
1、喜欢长廊的同学读描写长廊的段落,其它学生听他是否读出长廊的特点。
2、强调为了体现长廊“长”的特点,写长廊的这些数字应该重读,并指导朗读。
3品析这位同学读书情况,随机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长廊“长、美”特点。
(二)感受万寿山的特点
1、找生朗读这一段。并随机理解“耸立” 2重点品读赏析:
出示句子:
1、(1)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2)树丛掩映着琉璃瓦屋顶和宫墙。
2、(1)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2)昆明湖又静又绿。
(1)生自由读句子,并小组讨论哪句好,为什么。(2)交流感受。
生交流第一组体会:第一句好,因为第二句把表示颜色的词语去掉了,就体现不出色彩美了。生交流第二组体会:第二句好,作者用了一个比喻句,让我们感受到昆明湖到底有多静,到底有多绿。
让学生仿照这句话利用“像„„像„„”说句话。(3)让学生美美地读一读这两个好句子。
3、游船、画舫在湖面上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1)四人小组讨论“滑”的精妙之处:
这儿用了一个“滑”字,是不是用错了,能改用“划”字吗?
四人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这个“滑”字没用错,这个滑字一般都用在很光滑的平面上滑过,像滑冰呀,滑雪呀,在这里用这个滑字,可以更体现出昆明湖很静。(2)感情朗读,感受远处昆明湖梦幻般的仙境。
(三)感受十七孔桥的特点
1、生自由朗读
2生看着画面,配乐介绍十七孔桥。
3、再展开想象,利用“有的„„有的„„”句式说说小狮子
四、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其实颐和园的美景还有很多,比如说玉带桥、智慧海,正如书中所说“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细细游赏”,要游赏就需要导游,下节课我们就学做小导游,把你最喜欢的一个景点介绍给大家,课下的时候,同学们收集一下颐和园的其他资料。
信息化教学课程案例一等奖篇3
《背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把握赏析词句的思路。
2.学会以抓住关键词句、填补文章留白等方式,品味赏读文章的方法。3.学习在叙述和描写中蕴含深情,在议论和抒情中直抒胸臆,以表达深情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解读课文,采用整体感知──深入剖析──整体把握。2.采用朗读品味的方法,体会文章情感。
3.采用先自读文本,再补充背景的方法,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体会父爱的深沉与伟大,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学会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融于字里行间的真挚、深沉的父子之情。
2.学习在叙述和描写中含蕴深情,在议论和抒情中直抒胸臆,以 表达深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结合背景,深入理解文章中蕴含的民族传统伦理美德,并能迁移到对自己生活的理解。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分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1.潜移默化,渗透科
1 学的阅读方法:整体──局部──整体。2.培养学生赏析文章的能力: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表面义──品味深层义。3.重视情感熏陶和文章现实意义的理解:课文感悟──生活拓展。
四、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导入
导语: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享誉文坛的人物,他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积极投入爱国民主运动,他清贫而有气节,他曾宁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泽东同志称颂他为“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他就是朱自清。这样一位在民族大业面前不屈不挠、极有骨气的男子汉,面对亲人时,却另有一番细腻的情感。下面我们跟随朱自清的笔触,走进《背影》。【设计意图】回顾旧知的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感知学习
1.老师、学生、名师(孙道临)一起配乐朗读课文。老师:第1~3段;学生1:第4、5段;学生2:第6段;名师:第7段。
2.思考的相关问题:
(1)老师、同学、大师谁读得更好?好在哪里?(2)文章主要写一件什么事?请你概括。(教师引导学生:概括事件的方法:谁,做了什么,结果是什么;重要的时间、地点不能丢。)学生概括,教师总结:奔丧之后,于浦口车站,父亲送儿子。【设计意图】营造情境和引导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巩固事件概括的方法。
(三)内容探究 教师出示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学生分组分段讨论。1.作者眼里,他的父亲好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1)“父爱”这个大情感中,你能将它细化成更贴近我们的情感吗? 举例:体贴、2 关心、担心、宽容、担当、牵挂、不畏艰难、依依不舍„„(2)请你抓住文字、词语等细节描写,从表面到深层,品读父亲细腻的情感。举例:爬月台的动作“攀”“缩”“倾”,父亲还是“肥胖”的,穿着“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爬得辛苦艰难的样子,正表达父亲深厚真挚的爱子之心。(3)文字往往不能把所有情形都写出来,其中会有留白。请你发挥联想和想象,填补留白,体会父亲的情感。举例:父子初见,见儿子簌簌落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此处可以补充父亲的心里活动,理解其实最艰难的是父亲安慰儿子时的坚强、体贴、担当等特点。
2.能写出如此感人至深的父亲的儿子是怎样的人呢?请你从文中找到依据,进行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可以寻找儿子在送别之时和写文章时的表现和心理活动,也可以寻找作者的议论抒情句,体会儿子的情感。【设计意图】让学生能更好地分析人物形象,将情感逐渐细化,培养学生的赏析文字能力,学会运用精练的词语来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父与子的情感是双向的。
(四)主旨探究 教师出示设计好的问题或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1.分析理解最后一段。(1)你如何理解父亲心中所说“膀子疼痛厉害”就“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2)你如何理解文章最后的感叹“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掌握的朱自清父子的实际生活,体会父子之间的想念与依恋之情。
2.联系写作背景,深入挖掘主旨。(1)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背影》?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创作背景,站在时代的特点中品读文章。(2)引发了人 3 们怎样的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从两个角度,当时人们的反响和现代人读《背影》的思考。
3.出示季羡林先生读《背影》的感言,与学生共读品味。教师引导学生:联想迁移到从古至今的其他名言或作品,体会到父爱子、子爱父的伦理亲情,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家庭、社会和谐的基础。【设计意图】1.卒章显志,从文章结尾的剖析引向创作背景。2.本文与背景、大家解读和其他文字的互文阅读,提升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写法探究
1.教师导语并设计问题:这样感人至深而又含蕴丰厚的文章,是怎样用文字传递这种深情和含蕴的呢?
2.教师小结:
(1)善于从生活的平凡琐事中提炼,福橘送吉祥、背影喻离别等,让文章意蕴丰厚。
(2)四个“背影”,两实两虚,反复呼应,首尾呼应,让深情在文中回环往复。(3)在叙述和描写中含蕴深情,在议论和抒情中直抒胸臆,二者结合,感人至深。
【设计意图】讨论并总结本课写作手法,为以后的写作指导作铺垫。
(六)活动学习教师布置围绕下列问题展开活动(根据课堂实际选择合适的活动)。
1.你的父亲和文中的父亲相似吗?结合生活事例讲讲你的故事,谈谈你的感受。2.播放学生家庭的“父与子”温馨照片,讲经历,谈感动。
4 3.播放卜劳恩《父与子》中的几幅漫画,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看到的父子之情。【设计意图】实现课内外迁移,体现大语文教学观。实现能力迁移和情感内化。
(七)布置作业
1.有选择地布置检测练习。参考文本素材“《背影》同步检测”。2.在“阅读输入”与“写作输出”中品味生活。课外阅读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的《背影》,然后写一件父母让你感动的小事。【设计意图】1.基础检测练习。2.引导学生做课外阅读,发现身边亲情并练笔。
信息化教学课程案例一等奖篇4
【教学目标】
一、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猫的性格特点进行具体细致描述的,并体会作者的爱猫之情。
三、练习围绕一个意思,举两三个事例,把一段话写具体。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学习老舍先生语言的条理性、准确性、生动性,增强学生的语感。【教学过程】
一、审课题,揭示学习要点
(一)文中哪里可以看出猫的可爱?
(二)文章是怎样表达爱猫之情的?
(三)学习具体明确的表达方法。
二、理思路,认识结构特点
(一)指名读课文。
(二)根据本文总起分述的特点,给文章分段,画出中心句,写出小标题
三、抓古怪,品大猫之三怪
(一)大猫第一怪 紧扣教材泡泡:“为什么说猫的性格古怪呢,我要好好体会体会。”指导学生阅读。1.理解“古怪”。(推测、存疑,进一步结合课文理解“古怪”。)2.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猫的性格的。
(板书:老实、贪玩、尽职)3.课文中是用哪一个表示转折的连词,把这三方面的性格特点连接起来的?(可是)
4.每一方面性格后都用了一个语气词,把它圈出来。 5.读课文感悟“可是”“吧”对表达“古怪”的作用。说老实话吧 它很老实 比较(“说它老实吧,可是有时贪玩,说它贪玩吧,可是有时又很尽职。”这里两次用“可是”转折,表现出了猫的性格让人捉摸不透。句末用“吧”使语气不十分确定,更让人感到猫的性格让人难以捉摸。)板书:
可是
可是
老实————贪玩————尽职 吧
吧
6.通过品味、感悟,悟出“古怪”在课文中的意思是“令人难以捉摸”。
7.分层品味作者遣词造句之妙。
(1)老实:老实的突出表现是什么?(读:说它老实吧„„无忧无虑。)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听话。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比较
(让学生在比较中,体味到“乖”不但有听话的意思,而且让人读起来觉得“猫”像个活泼、机灵的小孩十分可爱,同时也表达了老舍先生的爱猫之情。)(2)贪玩:贪玩的突出表现是什么?(读: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要不怎么一天一夜不回家呢?)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比较
(“任凭”写出了猫要玩就尽情尽兴地玩,“不管”谁,“无论”谁怎么呼唤都不会回来。)(3)尽职:怎样描写尽职的? 填空练习:想一想各组成什么词语,再想 一想为什么要填写这些词语? 它屏息凝视()心—连就是几个钟头()心 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心 听到老鼠响动
(猫在捉老鼠时尽职的表现是:“憋住气,聚精会神”是专心;“一连„„”表示有耐心;“非„„不可”表示有决心。)8.感悟“古怪”的猫最可爱。如果只允许你从猫的“老实”“贪玩”“尽职”这三种性格中,选独有一种性格的猫养,你选哪种?(成天睡大觉的猫是“懒”猫;整天不回家的猫是“野”猫;整日逼老鼠,纹丝不动的猫是“呆”猫。只有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性格“古怪”的猫最可爱。)
(二)大猫第二怪
1.从猫的情绪上看,写了两个方面,找出词语概括。(高兴:温柔可亲;不高兴:一声不出。)
(板书: 温柔可亲——一声不出)2.用了几个细节把“温柔可亲”写具体的?(用身子蹭你的腿;伸脖子让你抓痒;在稿纸上踩印小梅花;丰富多腔地叫唤。)
(1)老舍先生家的猫独有的“温柔可亲”的表现是哪个细节?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2)听着猫的丰富多腔的叫声,老舍先生仿佛在欣赏什么?
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3)发现下面加点的词语,用 词之 妙了吗?(“不同”“各异”“多端”都是“不一样”的意思,可想象猫的叫声“丰富多腔”,可见作者词汇之丰富。)
(三)大猫第三怪
1.学习第三自然段从猫的胆量上看,又写了两个方面,用短语概括出来。(板书:什么都怕——那么勇猛)2.依板书,小结大猫三怪 大猫古怪
可是
可是
老实——贪玩——尽职
吧
吧
温柔可亲——一声不出
什么都怕——那么勇猛
引导学生小结:紧紧围绕“大猫古怪”写了“三怪”让我们觉得“古怪”的猫,实在是可爱。
四、抓可爱,品小猫三淘气
(一)齐读中心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
(二)分清层次: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小猫可爱、淘气?(概括小标题)(1)耍个没完没了。(2)撞疼了也不哭。(3)抱花枝打秋千。分述
(三)你发现“耍”“撞”“抱”三字之妙吗?(都是动词,都写淘气,都当孩子来写。)
五、回全篇,总结全文特色
(一)你发现老舍先生仅用哪一字就把“大猫古怪”与“小猫可爱淘气”衔接起来了吗?
(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用“更”衔接起来的)为什么不用“很”呢?(“更”不但写出小猫十分可爱,而且写出小猫比大猫更可爱,并且将前面写大猫古怪与后面写小猫淘气可爱的内容连成了一体。这些都是“很”不能代替的。)
(二)老舍先生写的猫非常可爱,他是怎样表达爱猫之情的? 1.把猫人格化。2.抓住了猫的性格特点写。
3.结构上。大猫“三怪”与小猫的“三淘”用“更”连成一体;不但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使我们看到了猫的多方面的性格,更觉得猫可爱。
六、小练笔,动笔写小动
围绕一个特点,举两三个事例,写一个小动物。
信息化教学课程案例一等奖篇5
散步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课文中具有对称美的句子及含义丰富的语句。
3、感受文本字里行间的浓浓亲情与生活责任感,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人”。
4、学习课文“以小见大”的写法。
【教学重点】
1、悟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2、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教学难点】
1、在朗读中发现美、品评美,逐步提高赏读美文的能力。
2、理解“我”对生活的使命感。
【教学用时】一课时
【教学设想】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伴随着轻悠的钢琴曲《爱的协奏曲》(理查德·克莱德曼演奏)(背景音乐),在春光烂漫的田野上,一家人在高兴地散步(背景画面)。
教师朗诵:诗歌《散步》(多媒体显示)
“散步的时候 /我走直路 /儿子却故意 /把路走弯
我说 /把路走直 /就是捷径
第1页/共7页
儿子说 /把路走弯 /路就延长”
请学生看画面,回忆与家人散步的情景,并说说留在自己记忆深处的散步时的精彩瞬间。(2—3名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一起跟着莫怀戚一家人去《散步》,去感受他这个四口之家的浓浓的亲情。”(板书课题、作者)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用心感受:“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听读后,请几位学生谈谈个人的感受)如幸福、温馨、和谐、和美等。
2、学生有选择地朗读课文语句,教师指导。
试一试,将文中最能体现亲情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你能读出其中浓浓的亲情吗?
3、复述内容
请一二名学生以小男孩的身份来复述课文内容,其他学生点评。
4、师生共同理清文章的基本线索。(以小男孩的身份)
爸爸劝奶奶散步→全家人一块散步→走大路与走小路的分歧→奶奶依从了“我”→在不好走的地方,爸爸背起奶奶,妈妈背起“我”。
三、探讨质疑,感受亲情
1、“在散步的时候,小男孩一家发生了什么事儿?”学生默读第六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合作探究问题。
(1)在解决分歧的过程中,谁做得最好?你可以看出谁的权力最大?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来,画出来,读一读,品一品。
第2页/共7页
(可以说每个人都做得好,因为爸爸孝顺奶奶,奶奶慈爱亲切,妈妈温柔贤惠,“我”聪明乖巧。)
(“我”家成员之间不存在权力的大小,“我”听爸爸的,爸爸听奶奶的,奶奶听“我”的,妈妈听爸爸的,大家之间好像构成了一个循环的关系链,那是因为有亲情——互亲互爱。)
“那么究竟听谁的呢?”——由“爱”决定,这个“爱”,对晚辈来说,是“尊老”;对长辈来说,是“爱幼”。
(2)在面对分歧时,爸爸为什么“一霎时”“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爸爸是家庭的顶梁柱,现在“我”与奶奶发生了“歧路之争”,大家都听爸爸的,处理好了,全家高高兴兴,处理不好,别别扭扭,还会影响家庭的和谐,所以爸爸会“一霎时”“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3)文中说“我决定委屈儿子”,是不是爸爸不在乎“我”的意见?
(“我决定委屈儿子”并非表明爸爸不爱儿子,只是拿奶奶和“我”比较来看,奶奶年事已高。可见,爸爸十分孝敬奶奶,想尽最大的努力满足奶奶的愿望,这种孝心是难能可贵的。)
(4)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爸爸毫不犹豫地依从了“我”走小路,那么,奶奶会怎样想?
(5)第七段描写奶奶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有什么作用?
(它写出了春的气息,是春天在召唤我们,生命在呼唤我们,表明了“我”走小路的原因。)
2、学生集体朗读第八段,思考:作者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文章最后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
第3页/共7页 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是不是也太夸张了呢?
(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惟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非稳当不可。它实际含蓄地写出了在一个家庭中我们父母的责任,他们特有的心理感受,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起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一个“世界”,很有象征和比喻意义,突出了我们父母那种深沉、庄严的感觉,生活的使命感,表现了一家的和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3、教师小结
这家人有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疼爱但不溺爱。我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亲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儿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长大后他也一定会像爸爸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这种“尊老爱幼”的传统伦理道德就会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播放公益广告视频《妈妈洗脚》):一位年轻的母亲端着一盆热水去为年迈的婆婆洗脚,年幼的儿子看在眼里,也端来一盆水,说:“妈妈,我也为您洗脚……”
四、品赏语言,学习写法
1、你喜欢课文中哪些精彩优美的语言?为什么?(学生分小组学习、自由讨论,教师从旁指导)
(教师特别提示)课文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它的对称美。
(多媒体显示)学生齐读:
第4页/共7页
有的浓,有的淡。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师生共同品赏“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2、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儿,作者却能反映出一个重大的主题,这样的写法就是“以小见大”。你能找出文中有预示性的句子吗?
(学生交流、回答)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教师阐释)
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真的很平常,老人和小孩在选择道路时有了分歧,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可作者却有一双慧眼,从这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和谐美好的感情,并由此推及尊老爱幼的中华美德,文中处处流露着浓浓的亲情:它是一幅温馨的亲情图,是一首欢快的亲情曲,是一篇美妙的亲情诗。
3、为了反映这样一个主题,用“散步”为题好不好?你还可以用其他的题目吗?
学生交流、讨论,相互评判,鼓励创意。如责任、深沉的爱、和
第5页/共7页 美的一家等。
教师小结:
同一篇文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拟定标题。只要标题符合文章内容,都是值得肯定的。不过,本文用“散步”作标题很好,一是朴实,二是题目不太大,三是不过于直白地点明中心。
五、联系实际,提升亲情
1、生活中亲情的体现,不是轰轰烈烈、惊天憾地,而是点点滴滴,如春雨般悄悄滋润着我们的生命。请大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发生在自家的充满亲情的故事(某个细节)。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交谈。
2、假如有这样的分歧也同样出现在你的家里,想一想,你该怎么办?
吃完晚饭,全家人聚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想看戏剧,父亲想看新闻,母亲想看连续剧,而你想看动画片,此时,如果遥控器掌握在你的手中,而全家人都听你的。
六、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播放背景歌曲《人间第一情》)
1、教师总结
世间有爱,家中有情。亲情是人间第一情。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成为避风的港湾;家,因为有了浓浓的情而成为幸福的摇篮。今天,我们一起用心灵陪同莫怀戚先生一家三代做了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散步,他们一家使我们懂得了,一个和谐与温馨的家庭,需
第6页/共7页 要每一个家庭成员共同用爱心来营造,当彼此的利益和愿望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学会理解和体谅,学会忍让和宽容,要有一种保护幼小,善待老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多媒体显示)一幅对联: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牵手相依偎
横批:互亲互爱
2、课外作业(任选2~3题)(多媒体显示)
(1)比较阅读
a、本文与《羚羊木雕》有相似性,又有区别,试比较阅读。
b、读《三代》这篇短文,与课文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2)美文推荐:《牵着母亲过马路》
(3)搜集2019年全国道德模范“孝老爱亲模范”人物事迹材料。
(5)请以“感恩父母”为主题,拟写一段60字以内的温馨语句,通过手机短信发送给你的父母。
第7页/共7页
推荐访问:信息化 案例 课程 信息化教学课例或案例 信息化课堂教学典型案例 信息化教育教学优秀案例 信息化课程教学案例是什么意思 信息化教学的案例 信息化教学课程案例怎么写 信息化教学课例视频 优秀信息化教学课例视频 优秀信息化教学课例
上一篇:安全方案由谁来编制3篇